伊伯
【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宁古塔(23,63,180,260)。亦作〔伊博〕(180,260)。②元时蒙古耶卜氏,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伊伯(24)。
少数民族姓氏。蒙古族、满族皆有此姓。《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①或为元代蒙古族姓。《续通志》载:江淮行省参知政事余阙之妻,伊伯氏。”“以姓为氏”。②满族之伊伯氏,世居宁古塔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有载;刘庆华《满族姓氏录》作“伊博”。
【源】 ①清满洲八旗姓。世居宁古塔(23,63,180,260)。亦作〔伊博〕(180,260)。②元时蒙古耶卜氏,清《续通志·氏族略》作伊伯(24)。
少数民族姓氏。蒙古族、满族皆有此姓。《续通志》、《清通志》之《氏族略》亦俱收载。①或为元代蒙古族姓。《续通志》载:江淮行省参知政事余阙之妻,伊伯氏。”“以姓为氏”。②满族之伊伯氏,世居宁古塔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有载;刘庆华《满族姓氏录》作“伊博”。
读音:Qiáogǎmùkè【源】 清蒙古八旗姓。世居科尔沁(23,63)。【人】 乔噶木克文程,清正黄旗人,世居科尔沁,官副都统(23)。清代蒙古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收载。清初,蒙八旗之正黄
读音:Lèzǒng景颇族姓氏。今云南之陇川有分布。汉意为“金”。此姓系陇川县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lì【源】 春秋时鲁国贤人立如子之后(7,60)。【望】 东鲁(17,60,418)。【布】 浙江余姚(389)、山东沂水(332)、上海嘉定(351)、台湾高雄、苗栗(64,68,261)、北
读音:Mǒniǎn【源】 金时女真人姓。抹撚,又称五国没撚部、五国蒲聂部,本为辽五国部中的盆奴里部,居今黑龙江依兰以东,佳木斯以西地区(397)。以部为氏(71)。【望】广平(60,71)。【变】①入
读音:qū nán【源】 ①西羌复姓(9,12,17,60,78)。 ②即屈南,系屈原之裔(6,7,12,60)。【变】 后改屈氏(78)。【布】 汉、三国时今甘肃天水,陇西一带多此姓(78)。【人】
读音:Yǎngyóu【源】 春秋时楚大夫养由基之后(6,7,17,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楚大夫养由基之后。” 此以名氏为氏。
读音:zhēn rén唐时日本使者真人兴能,因官为氏。(见《姓氏急就篇注》)历史上日本来中国使臣之姓,其后或有留居中国者,遂以 “真人” 为姓。《续通志·氏族略》 收载,其注引 《白孔六帖》云
读音:Xiàn/Shiann,Syan,Hsien【源】 见《姓苑》(7,15,17,21,60)。【变】 亦作〔羡〕(60)。【布】 清时河北冀县(60,62),今陕西城固(383)、台湾桃园(68
读音:cuō【源】 彭濮大酋之姓,见《唐书·段文昌传》(60,62)。【变】亦作〔嵯〕、〔〕(60,62)。【望】武汉(17),武溪(418)。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读音:Wēi【综】 源出不详。见《中华姓府》(63)。浙江上虞(279)、江苏高淳(305)、武进(314)、湖南湘潭(373)等地均有此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安徽之贵池,湖北之老河口,山西之太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