仵城
【源】 魏晋时晋州稽胡晋初赐姓呼延,居西州,北魏正始年,呼延勒为定州刺史,于定阳赐姓仵城,因住南汾州仵城县(故城在今山西吉县东北60里),音讹转,又为贺悦氏(6)。
《姓氏词典》收载,其引 《元和姓纂》注云:“以地名为姓氏,源于呼延氏。晋州稽胡,晋初赐姓呼延,居西州,后魏正始年呼延勒为定州刺史,于定阳赐姓仵城,住南汾州仵城县。音讹转又为贺悦。仵城县故城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六十里。”
【源】 魏晋时晋州稽胡晋初赐姓呼延,居西州,北魏正始年,呼延勒为定州刺史,于定阳赐姓仵城,因住南汾州仵城县(故城在今山西吉县东北60里),音讹转,又为贺悦氏(6)。
《姓氏词典》收载,其引 《元和姓纂》注云:“以地名为姓氏,源于呼延氏。晋州稽胡,晋初赐姓呼延,居西州,后魏正始年呼延勒为定州刺史,于定阳赐姓仵城,住南汾州仵城县。音讹转又为贺悦。仵城县故城在今山西吉县东北六十里。”
读音:Gōngjū【源】 春秋时鲁季武子庶子公沮之后,因以为氏(17,62)。【它】 张澍云:公沮应作公,无公沮氏,而只有公氏(26)。《姓氏词典》 引 《姓觿》 收载
读音:Dǒng【源】 见《广韵》(11,17,21)。 【变】 一作箽(17)。 【人】 箽安国,汉时人,见《前汉书·艺文志》(21,63)。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引 《广韵》 收载;《姓氏词
读音:Tǎtǎn【源】 ①元时蒙古人姓(23,24)。②清满洲八旗姓。世居长白山(23,63,180,260)。源出元时蒙古人姓(23)。历史上少数民族姓氏。元代为蒙古族姓氏。《续通志·氏族略》据
读音:Bóyǎwū【综】 元时蒙古人姓。似系巴约特氏之异译。也速䚟儿,蒙古伯牙乌氏,元至元中授管军总管,后授钦察亲军都指挥使(399)。
读音:Mǎshǐ【综】 汉大司徒马宫,本马矢氏,改为马氏,见《汉书·马宫传》(7,9,12,17,60)。【人】 马矢匡,汉时河东人(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有载,其注云:“汉有
读音:gé【源】①系自偃姓。古帝皋陶之后。古有鬲国(故城在今山东陵县之旧安德县),其后以国为氏,见《风俗通》(1,12,15,17,60)。②殷时贤人胶鬲之后,见《姓苑》(7,11,12,17)。 【
读音:tú shān夏禹后涂山氏之后。(见《风俗通》)
读音:Qióng《姓氏词典》 引 《新纂氏族笺释》 收载,未详其源。(按: 筇,竹杖,当指此物以为姓。)
读音:zōng yí【源】 飂叔安之后,董父封诸鬷川,鬷夷氏其后也,见《左传》(12,15,60)。【变】 ①一作〔融夷〕(4,9,11,17)。②后改为鬷氏(17)。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读音:Chīyí【源】 ①系自子姓。宋微子之后(5,7,12)。②范蠡,字少伯,春秋时楚人,事越灭吴,尊为上将军,以勾践难以共安乐,乃辞去,变易姓名,历齐至陶,自号为鸱夷子皮,后人以号为氏,见《史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