丼
【音】 亦音井(Jǐng)(15,21),系古井字。【源】 非汉族姓(9)。见《康熙字典》(22,80,81)、《直音》(15,21)。【望】 扶风(17,418)。【布】 清时四川有此姓(59)。
罕见姓氏。当出自古代少数民族。《汉语大字典》注引宋邵思《姓解》云: “丼,蕃姓也。”未详其他。
【音】 亦音井(Jǐng)(15,21),系古井字。【源】 非汉族姓(9)。见《康熙字典》(22,80,81)、《直音》(15,21)。【望】 扶风(17,418)。【布】 清时四川有此姓(59)。
罕见姓氏。当出自古代少数民族。《汉语大字典》注引宋邵思《姓解》云: “丼,蕃姓也。”未详其他。
读音:Xùqí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姬姓,晋隰叔之后,与士氏同族。祁奚举子祁午自代,父子相续为政,因氏焉。”祁奚,春秋晋平公时公族大夫。或作“续祈”。
读音:Bèi【源】 系自子姓。宋微子之后(8,60)。即鄁(60,61)。极罕见姓氏。《中文大字典》 收载。《姓氏词典》据《路史》 注云: “源于子姓,系殷商时微子的后代。”
读音:Xītè’ěr【综】 清满洲正红旗、镶蓝旗中均有西特尔氏(259)。按:疑西特尔、西特里、西特和礼、西特瑚哩、西特赫等姓或出于同一姓。清时译姓无定字,或可衍化出以上多种译法,使后世难以辨认。
读音:pí shā【源】 百济国有毗沙氏(7,60,62)。【变】 清《续通志·氏族略》作〔毗河〕(24),误。《中国古今姓氏辞典》、《姓氏词典》及 《姓氏考略》 俱引 《通志·氏族略》 收载并注
读音:Nín【综】 源出不详。台湾台北有此姓(68,261)。
读音:qǐ lián即出连氏。(见《西秦录》)
读音:Nuòguān【综】彝族姓。云南宁蒗有此姓(375)。
读音:zài【源】 ①见《奇姓通》(20、21)。②彝族姓(130)。【布】 北京、四川成都(91)、湖北钟祥(388)、广东新兴(316)、安徽淮南(362)、云南巍山(130)、台湾台北(64,6
读音:bái xiàng【综】 白象先生,古贤人,隐者,见《风俗通》(1,7,12,60)。一作〔伯象〕,《汉书·艺文志》有伯象先生一篇,见张澍《风俗通》注(1)。历史上罕见之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读音:Méizhì【源】 辽、金时回纥部库莫奚部落,亦称奚族,有五姓,其一为梅知氏(17,62,71)。【变】 《辽史》作〔梅只都〕(71),清《续通志·氏族略》作〔穆济〕(24)。《姓氏词典》 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