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羹
【源】 春秋时附庸小国,在襄城(历史上的西不羹城在今河南襄城东南,羹音郎),其后以国为氏,见《姓考》(17,63)。
《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以国名为姓氏。‘春秋时附庸小国,在襄城(在今河南),后因氏焉。’(《姓考》)” (按: 不羹,《辞源》 音bùláng,其注云: “古地名。羹,láng,不羹城,也叫西不羹。不羹亭,也叫东不羹……地皆在河南,不羹城在襄城县; 不羹亭在定陵,今属舞阳县。” 未注明其为姓。仅录以备考。)
【源】 春秋时附庸小国,在襄城(历史上的西不羹城在今河南襄城东南,羹音郎),其后以国为氏,见《姓考》(17,63)。
《姓氏词典》 收载并注此音。其注云:“以国名为姓氏。‘春秋时附庸小国,在襄城(在今河南),后因氏焉。’(《姓考》)” (按: 不羹,《辞源》 音bùláng,其注云: “古地名。羹,láng,不羹城,也叫西不羹。不羹亭,也叫东不羹……地皆在河南,不羹城在襄城县; 不羹亭在定陵,今属舞阳县。” 未注明其为姓。仅录以备考。)
读音:Luóbā现行彝族姓氏。今四川之峨边有分布。此姓系峨边公安局提供,未详其他。
读音:kuī【源】 ①系自嬴姓。春秋时秦公子悝之后(60,63)。②战国时魏文侯之相李悝之后(60,62,63)。亦见《姓苑》(7,9,60)。罕见姓氏。《姓氏考略》 据 《姓苑》 收载,其注云:
读音:Wūluòlán《姓氏词典》 收载。其据《元和姓纂》 注云: “此姓后改为阑氏。”
读音:shū fú【源】 周时内史叔服之后有叔服氏(6,7,12,17,60)。【望】 河南(17,418)。【人】 叔服子要,春秋时晋武公大夫(6,7,21)。历史上罕见复姓。《郑通志·氏族略》 收
读音:běn【源】 ①见《姓苑》(6,12,15,60)。 ②明时本雅失里之后(60,62)。本雅失里为鞑靼后裔,永乐间为别失八里可汗,明成祖征之,本雅失里以七骑遁,后为瓦剌部马哈木所杀。 ③藏族姓。
读音:Tuókē【望】清正白旗满洲库使富陵阿之妻为托科氏(260)。
读音:Bālǔlàsī【综】 元时蒙古人姓。哈剌察儿,巴鲁剌思氏,元时授千户,从木华黎伐金,见《新元史》(399)。元代蒙古族姓氏。《中国人的姓名·蒙古族》援引 《蒙古秘史》收载,疑亦作“八鲁刺忽
读音:Tǔěrhùtè【源】 蒙古族姓。15至17世纪,新疆卫拉特蒙古形成四部:杜尔伯特、准噶尔、硕特、土尔扈特。土尔扈特系客列亦惕部汪罕之后裔,以部为氏(384)。【布】 内蒙古巴林右旗大板镇、巴彦
读音:Guìqí元代色目人姓氏。乃元色目人三十一种姓之一。《续通志·氏族略》收载,其注云: “(元)世祖诏民之荡析离居及僧道漏籍诸色人不当差徭者万余人充桂齐,令明安领之。《兵志》有桂齐卫亲
读音:Méilè【源】 清满洲八旗姓。凡二派,出叶赫、哈达等地(23,63,180,260)。清代满族姓氏。世居叶赫及哈达地方,乃满八旗姓氏之一。《清通志·氏族略》收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