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黎子杂释

黎子杂释

一卷。明黎久之(生卒年不详)撰。黎久之,字未斋,临川(今江西省临川县西)人。曾作过高要县知县。其生平事迹不详。书中有永乐、宣德年号,由此可以断定其为明宣宗以后人。此书一卷,杂举奇幻之事,并以此推求其理。言词极为辨博,但大体上归于神怪之类。如“炼铜为银”、“点石成金”、以及“器之能聚宝”等,黎久之以为有理可推,但其言颇为荒谬,并在其末缀有论文二条,一条说诗即文,文即诗,杜诗即其文,韩文即其诗。又举《太极图说》、《通书》、《东西铭》等数篇作为宋、元人工于文章之证据,皆袭旧说,缺乏充分的论据加以论证。此书有《百陵学山》本、《学海类编》(道光本、影印道光本)本以及民国二十六年(1937)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影印元明善本丛书十种》本等。

猜你喜欢

  • 修本堂丛书

    十种,九十二卷。清林伯桐编辑。林伯桐字桐君,一字月亭,番禺(今广东广州市)人。嘉庆六年举人,会试未第,拣选为知县,不久改为教职,道光中任肇庆府、德庆州学正,卒于任上。其人砥行清醇,持身端谨,曾被阮元推

  • 制义科琐记

    四卷。清李调元(1743-?)撰。李调元,字羹堂、赞庵,号雨村、童山蠢翁,四川罗江县人。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任庶吉士、吏部主事。后得罪和珅,充军伊犁,旋获释归里。博览经史百家以及野史戏曲之书

  • 孝慈堂书目

    不分卷。清王闻远撰。王闻远(1663-1741),字声宏,号莲泾,长洲(今江苏苏州)人。酷喜藏书,此为私藏书目,分四部编排,计八十五类,其中经部十八类、史部三十三类、子部二十四类。所设类目有别于传统四

  • 荆门耆旧纪略

    三卷,《列女纪略》一卷,并清胡作柄撰。胡作柄,荆门(今属湖北)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荆门旧有志,明末散佚。胡作柄乃搜集旧闻,于康熙五十七年(1718)至五十八(1719)年之间首先编成《荆门耆旧纪略》

  • 正谷堂释篆千字文

    一卷。明洪朱祉(生卒年不详)撰。朱祉字尔藩,号雪楼居士,著有《格古声宗集》。是编依周兴嗣《千字文》汇录古篆,所据之书为《说文》、《汗简》、《印则》、《摭古遗文》、《六书统》,旁及金石文字。其格式是,周

  • 游龙山记

    一种,清罗泽南撰。罗泽南(参见游天井峰记条)。道光二十二年(1842)九月,天高气爽,罗泽南偕谢春池、李察庵同往游龙山。时其寄宿洲上,离龙山百里地。龙山在县沿之西南,罗山峙其东,高逾四十里,与岳之祝融

  • 易独断

    一卷。清末魏元旷撰。魏元旷原名焕奎,字斯逸,江西南昌人。光绪二十一年(1895)进士。曾官刑部主事。此书所论共有十个方面。一论《易》为周代之书,《连山》、《归藏》都不叫《易》。二论周文王作易并非是为了

  • 湘军志

    十六卷。清王闿运(1833-1916)撰。王闿运,字壬秋,号湘绮,湖南湘潭人,咸丰举人。太平天国革命期间,应聘在肃顺家教读,继入曾国藩幕。后在成都尊经书院讲学,又任长沙思贤讲舍、衡州(今衡阳)船山书院

  • 东冈集

    十卷。明柯暹(1390-?)撰。柯暹,字启辉(一作景辉),更字用晦,浙江建德人。明永乐三年(1405)中举人,年仅十六岁,次年参与修纂《永乐大典》,并选入翰林。因进《玄兔诗》,授户科给事中。洪熙间累官

  • 四书酌言

    三十一卷。明寇慎撰。慎字永修,号礼亭,自号祋祤逸叟,同官(今陕西同官县)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至苏州府知府。寇慎归宗王学,故书中多辟朱子之说,而某些观点近于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