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黄帝阴符经

黄帝阴符经

一卷。旧题黄帝(生卒年不详)撰。黄帝,姬姓,号轩辕氏、有熊氏,少典之子。传说炎帝扰乱各部落,黄帝受各部落拥戴,率领各部落在阪泉(今河北涿鹿东南)打败炎帝。后蚩尤扰乱,他又率领各部落在涿鹿(今属河北省)击杀蚩尤,从此他被各部落拥戴为部落联盟首领。传说黄帝时期有许多发明创造,如养蚕、舟车、文字、音律、医学、算数等,因而有许多经书也托名黄帝而作。现存托名黄帝撰著的经书有《黄帝阴符经》、《黄帝内经》、《黄帝宅经》等。《黄帝阴符经》,简称《阴符经》,又称《天机经》。“阴符”一词,始见于《战国策》,云苏秦“得太公阴符之谋”,《史记·苏秦传》也有记载。学者研究《阴符经》始于唐,世传有唐李筌和张果两种注本为最古。李筌注本经文三百字,分三章,至“我以时物文理哲”句止,张果注本经文四百余字,不分篇章。宋人研究《阴符经》,多依违于李、张二者之间,但采用四百余字本的为多。宋代及其以后学者,对《阴符经》作者及成书年代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或以为战国时书,或谓出于晋代,或称北魏寇谦之所撰。宋代黄庭坚、朱熹认为是唐李筌所伪作。明代胡应麟则称《阴符经》一书非伪,是先秦古书,而托名于黄帝,是李筌之伪。余嘉锡作《四库提要辨证》,怀疑是晋人杜京产伪作。此书见载于明《道藏》,分三章录经文四百余字,无注。似于唐宋以后注本中摭取。经文要旨,阐述天地运行、阴阳变化与人事之间“相生相盗”的关系,认为圣人观天之道,执天之行,掌握天人暗合之机,使行为动静合于天道,就会治国养生皆得其宜。历代学者虽对此书有诸多争论,而对其经文却极为推重,道学者尤甚,几乎与《老子》、《庄子》同列。历代为《阴符经》作注的学者也很多,仅宋代《通志·艺文略》就著录39家,明《道藏》也收入20家。各家之注,或以《阴符经》为兵家权谋之书,或称为道家之言,宋人又以内丹术释经,或以儒家性理之说解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虽未必合于经旨,但有助于后世对《阴符经》的研究和阐释,更利于对其经文的雠校。现存明《道藏》本。

猜你喜欢

  • 余干县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清吕璋修,胡思藻等纂。吕璋,字藩青,山东文登人,举人出身,康熙二十二年(1683)任余干知县。同年吕璋奉檄续修县志,至康熙二十三年(1684)成书刻印。此志内容极为简略,人物遗漏尤多

  • 读易举要

    四卷。元俞琰撰。此书《文渊阁书目》、焦氏《国史经籍志》、朱睦《授经图》皆著于录,然传本甚稀,故朱彝尊《经义考》亦云未见。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辑出,仍编次为四卷,流布渐广。俞琰易学,以朱子为宗,故此书

  • 宝刻丛编

    二十卷。宋陈思撰。陈思(1225-1264),南宋理宗时临安(今浙江杭州)人。此书收录古碑,以《元丰九域志》京府州县为纲,其石刻在地理上可以确定的,分别按各路编辑;不详的,则附于卷末,并采录各家的考证

  • 春秋类义折衷

    十六卷。清王芝藻(详见《大易疏义》)撰。书成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书序之前,有自题口号,曰:“自读《春秋》四十年,只如群动对青天。迩来深考流传义,始觉先儒多误传。”可知作者对前人之“流传义”多不

  • 重订天台山方外志要

    十二卷。清齐召南原撰,阮元重订。齐召南,天台人。阮元,曾任浙江巡抚。《重订天台山方外志要》嘉庆七年(1802)刻本,共十二卷。齐召南撰此书,盖本明释无尽《天台山方外志》。齐氏将释无尽书删繁节要,另加增

  • 江陵县志

    五十八卷,首一卷,清崔龙见修,黄义超、黄义尊纂。黄义超,字北海,本县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以母志不仕。黄义尊,字达斋,义超弟,乾隆二十八年(1763)进士,官陕西道监察御史。明以前无专志,

  • 礼记范氏音

    一卷。晋范宣撰,清马国翰辑。宣生卒年不详,字宣子,陈留(今河南开封)人。博综众书,尤精三礼,郗鉴命为主簿,诏征太学博士散骑郎,都不就。事迹见于《晋书·儒林本传》。是书原先有二卷,现在只存有十二条。往往

  • 马氏文通

    见《文通》。

  • 西湖佳话

    十六卷。题“古吴墨浪子搜辑”,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事迹无考。书约在清康熙年间问世,短篇小说集,全名为《西湖佳话古今遗迹》。搜集自晋至明与西湖有关的名人轶事,加工整理成小说。卷一《葛岭仙迹》叙晋葛洪成仙事

  • 田子

    一卷。原题周田骈(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田骈,亦称陈骈,号田口子,战国时齐人,彭蒙的学生,齐国稷下学者之一。据《庄子·天下》记载,田骈和慎到同为道家一派。主张“贵齐”,认为“万物皆有所可,皆有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