鸿苞
四十八卷。明屠隆(详见《考盘余事》条)撰。此书是屠隆晚年所著,其言放诞而驳杂,且将杂文、案牍一同编入其中,从而使体例饾饤互见,甚为芜杂。内容大旨耽于二氏之学,引而加于儒者之上。谓周公、孔子大而化之之谓圣,老子、释迦圣不可知之谓神。又谓儒者言道之当然,佛氏言道之所以然。属李贽之流派。
四十八卷。明屠隆(详见《考盘余事》条)撰。此书是屠隆晚年所著,其言放诞而驳杂,且将杂文、案牍一同编入其中,从而使体例饾饤互见,甚为芜杂。内容大旨耽于二氏之学,引而加于儒者之上。谓周公、孔子大而化之之谓圣,老子、释迦圣不可知之谓神。又谓儒者言道之当然,佛氏言道之所以然。属李贽之流派。
十三卷。清嵇宗孟(约1662前后在世)撰。稽宗孟,字叔子,江南安东人,另说山阳(今江苏淮安)人,生卒年不详。顺治举人,官至杭州知府,乞归,又被荐举博学鸿词,以疾辞不赴。稽宗孟天资颖异,善属文,诗颇纤巧
十卷。宋陈东(1087-1128)撰。陈东,字少阳,镇江丹阳(今江苏镇江市)人。东以贡入太学。钦宗时,曾上书论蔡京、童贯、王黼、李彦、梁师成、朱勔六人为六贼,请诛之以谢天下。李纲被罢官时,曾率诸生伏宣
一卷。陈代释慧思撰。慧思生平事迹详见《受菩萨戒仪》条。《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是慧思陈永定二年(558)于南光州齐光寺造金字摩诃般若经时所作的发誓愿文。该誓愿文共分二部分,第一部分:讲述慧思有生奉佛以
无卷数。清代崔纪撰。崔纪见《成均课讲周易》条。全书试图用儒家“中庸之道”来阐发论述宋周敦颐《太极图说》、《通书》中的内涵。主要观点为:太极就是中庸上天的载体,“中”即中庸所谓的“人心未发之中”,“和”
一卷。明唐枢撰。唐枢,字惟中,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明大臣。嘉靖进士。官授刑部主事。是书总结为官心得,论述治国方略,均有见地,而于财政收支情况尤为细加采讨,对兵用、国用、粮数、银数都一一开列核算。有些
十五卷。明王同轨(约1620年前后在世)撰。王同轨,字行文,黄冈(今属湖北)人。由贡生官江宁县知县。同轨博学宏词,交往甚众,四方学士大夫论议闻所未闻,录可喜可愕可劝可诫之事,累之若干卷,名之曰《耳谈》
一卷。《绮咏续集》一卷。明汪汝谦(约1610年前后在世)撰。汪汝谦,字然明,安徽歙县人。生卒年不详。《江南通志》称其移居武林,招集胜流,为湖山诗酒之会。故是集大抵征歌选妓之作。然而其前集由陈继儒序之,
又称《历代职官表》。六十三卷(一作七十二卷)。清乾隆时官修。清廷以官制之得失,可知朝政之盛衰,念历朝官制,典籍具存,宜备溯源流,明其利弊,庶前规可鉴,法戒益昭,乃于乾隆四十五年(1780)特命四库全书
六十二卷。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国子监祭酒陆宗楷等奉敕撰。陆宗楷,浙江仁和(今杭州)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官至礼部尚书。后因国子监遗失书籍而降职。陆氏曾辑《太学志》进呈,该书所述沿革故实载
不分卷。清常文遴、阿克达春纂修。常文遴,山东宁海县人。出身生员,咸丰六年(1856)任宁武府知府。按宁武自清雍正三年改府以来,创修于乾隆知府魏元枢和周景柱。《续宁武府志》修于咸丰七年(1857)。该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