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魏了翁周易集义残本

魏了翁周易集义残本

五十五卷。宋魏了翁撰。魏了翁字华父,号鹤山,卬州(今南洋一带)人,官至佥枢院事。其事见于《宋史》本传(详见《周易要义》条)。明万历间张萱重轩《中兴馆阁书目》收有《周易要义》,不言《周易集义》,独《宋书·艺文志》有《周易集义》而无《周易要义》。朱竹坨《彝尊经义考》称误以《要义》为《集义》。莫友芝《郘亭知见书目》云:《集义》今佚,不传久也。原书六十四卷,今缺卷二、三、四、八、二十九、三十、三十二、三十三、三十四及卷一第1-33页,约存五十五卷。其中第十一至十七卷系旧抄配本。字体纸色与原本同。其它均为魏子翁仲子克愚知徽州时所刻,如宋讳“恒、贞、徵、慎、敦”诸字,故均缺末笔。今存宋淳璠刻本。

猜你喜欢

  • 朱子四书语类

    五十二卷。清周在延编。在延事不详。该书取《朱子语类》中《四书》诸卷刊行,无所损益,亦无考订发明。

  • 读小戴礼卢植注日记

    不分卷。清蒋元庆撰。蒋氏生卒年不详。元庆字子蕃。常熟县(今江苏省南部)人,优廪生。此书也是《学古堂日记》之一种,约有一万六七千字,大旨在于疏通证明卢注之精确可从。如《檀弓》死而不吊者三畏厌溺。卢注认为

  • 仪礼疑义

    四十八卷。清吴廷华(1682-1755)撰。吴氏撰有《三礼疑义》,此书即第二部。书本五十卷,今缺三十八、三十九两卷。体例与《周礼疑义》同。书首有雍正乙卯(1735)自序。是书辨驳郑注贾疏,有得有失。其

  • 典籍便览

    八卷。明范泓(生卒年不详)撰。范泓字本涵,婺源(今属安徽)人。书前题新安员一隐士。其书分天象、月令、地势、经世、德行、言语、政事、文学、人类、物类十部。每部又各分子目。所采辑故实,较为繁杂。

  • 右编

    四十卷。明唐顺之编。唐顺之(1507-1560),字应德,武进(今江苏常州)人。嘉靖八年(1529)会试第一。曾与总督胡宗宪协谋平倭寇,以功升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唐顺之自天文、乐律、地理、兵法至弧矢

  • 古今图书集成

    原名《古今图书汇编》,一万卷。清陈梦雷(1651~1741)原编。清蒋廷锡(1669~1723)等奉敕校勘重编。陈梦雷字则震,一字省斋,晚年号松鹤老人。福建闽侯人。康熙年间进士,受编修。为康熙第三子诚

  • 妙法莲华经论疏

    三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妙法莲华经论疏》是注解世亲菩萨所作的《妙法莲华经论》的专书。其《妙法莲华经论》中译本有两种,一是元魏勒那摩提译,僧朗、崔光等笔受。二是元魏菩提

  • 晚书订疑

    三卷。清程廷祚(1691-1767年)撰。程廷祚字启生,号绵庄,晚号青溪居士,上元(今江苏省江宁县)人,清代经学家。乾隆初,曾以诸生举博学鸿词,未入等,后遂不复应乡试。其学以颜元为主,亦尝问学于李塨。

  • 朱长文易经解

    无卷数。宋朱长文撰,朱长文字伯原,苏州(今江苏苏州)人,《宋史》有传。其为文凡三百卷,著有《春秋通志》。其从子诜不闻有《易经解》,诸家书目亦不载此书。巴陵人方功惠据明王文禄校本刊入《碧琅馆丛书》中。此

  • 普陀山

    二十卷。清秦耀曾撰。秦耀曾,字远亭,江苏江宁(今南京)人。普陀山,元盛熙明曾考之。明侯继高乃为志。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普济、法雨两寺,请人纂辑志书。稿成法雨随即付梓。普济又请朱谨、陈歔重加增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