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卷。清杨朝麟修,胡淓纂。杨朝麟,字蔚斋,满洲正白旗人,康熙三十九年由藁城知县调知文安,四十一年升顺德府漳河同知。胡淓,字淇澜,文安人,候补内阁中书。杨朝麟任邑县知县后,因县志已三十年未修,遂集邑中士
一卷。北齐释灵裕(?-605)撰。释灵裕,俗姓赵,定州钜鹿曲阳(今属河北省境内)人。身世生平不甚详。出家入寺后,钻研华严宗义。终身事佛奉法,有“裕菩萨”之称。曾担任宝山寺集记,由此开始笔耕。先后撰有《
三卷。外篇一卷。宋董更(生卒年不详)撰。董更,字良史,不详其生平里贯。自称闲中老叟,大概一生未曾进入仕宦之途。其书皆记宋代书家姓氏,分上中下三篇。其上篇载艺祖皇帝至高宗皇帝等北宋皇帝凡六位。中篇载北宋
一卷。元刘鉴编撰。简称《切韵指南》。刘鉴字士明,关中(今陕西一带)人。另著《经史动静字音》,未见传本。刘氏生平不详。据其自序,此书成于元顺帝至元二年(1336年)。自序云:“仆于暇日,因其旧制,以成十
十四卷。明危素(1303-1372)撰。危素,字太仆,一字云林,金溪(今属江西)人,元至正间以荐授经筵检讨,与修宋辽金三史,洪武二年(1369)授翰林侍讲学士,知制诰,与修《元史》。著有《草庐年谱》、
六卷。宋郭若虚(生卒年不详)撰。郭若虚,太原(今属山西)人。出身贵戚,熙宁三年,即1071年,官供备库使;熙宁七年又官西京左藏库副使,后曾任辽国贺正旦副使。是书载于马端临之《文献通考》,作《名画见闻志
不分卷。未标明撰写者,只署“式楹”,根据卷首序言,“式楹”当是其字,序末有“白下星符氏记”,也不知姓名。本书虽然题名为《十四经通考》,实际上只有《礼记》类、《尚书》类、《四书》类、《春秋》类四类。《礼
一卷。明何彬然撰。何彬然,字文长,一字宁野,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茶约》一书。是书成于万历己未(1619)年间,其主要内容分为种法、审候、采撷、就制、收贮、择水、候汤、器具
一卷。旧本题唐瑶华帝君韩若云撰(不确)。据此书自序称祖父韩仲卿,父为韩会,叔父韩愈,作者似为世传韩湘子。然而韩湘字北诸,不知为何又称韩若云。传中自称遇吕洞宾传授而得道,但吕洞宾为吕渭之孙,当在韩湘以后
八卷。清钮琇(约公元1681年前后在世)撰。生卒年均不详。钮琇字玉樵,江苏吴江人。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拔贡生。官至陕西知府,颇多治绩。后为广东高明县令,卒于官邸。钮琇博雅,工于诗文,簿书之闲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