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韵学大成

韵学大成

① 十二卷。又称《古今名家韵学渊海大成》,明李攀龙撰,唐顺之校正。李攀龙字于麟,济南人。以诗名于时,尚著《沧溟集》、《古今诗删》等书。是书为学者作诗检韵脚查故实而撰,按平水韵编次,兼注《广韵》韵部于下,每韵之字首列切语,次释字义。其下遂按类罗列辞藻,如童字事类罗列村童、黄童、青童、儿童、头童、圣童、终童、山不童、八百童等。之后汇集诗料,举凡古人诗章,其韵脚有用童字者皆为搜辑。李氏此书与王世贞《韵学全书》体例略同,为清代《佩文韵府》之先导。援引博洽,实足为作文者检查之资。然于古今韵部之分合,反切等呼之审辨,尚茫无所知也。有明刊本。② 四卷。明濮阳涞撰。濮氏字致东,号真庵,广德(今安徽广德县)人。嘉靖十六年(1537年)举人,官南昌府通判。此编大抵本诸《中原音韵》,但不取入声隶诸三声之说。韵部自“东钟”至“尤侯”,凡二十八部,分韵较《中原音韵》为细,如“鱼模”析为“须鱼”、“苏模”,“江阳”析为“江黄”、“姜阳”。声类凡三十母,以“新鲜”、“仁然”等为代表字,而不用见溪群疑等。不立四等门法。此书意在简捷,然“削总目而存助纽,可以说是又化简为繁,殊不知要”(赵荫棠语)。所分各部亦无义例,“既云宏萌不宜入东钟,又不附之庚青;且分京青为庚生、京青二部,真所谓进退失据者也。”(《四库提要》)有明刊本,清人似未重刊。

猜你喜欢

  • 四礼从宜

    四卷。清苏惇元撰。苏惇元生卒年及生平未详,安徽桐城县人。“四礼”指冠、婚、丧、祭,“从宜”即顺从今俗、因时制宜。作者做法是:乡俗不违古礼的地方就采用,乡俗违背古礼处就予以辨正,且所定仪节力求简单易行,

  • 拊掌录

    一卷。元宋元怀撰。宋元怀,自号冁然子,生平籍贯生卒年均不详。《拊掌录》所记,皆一时可笑之事。前有自序,后有至正丙戌华亭孙道明跋。自序谓补东莱吕居仁《轩渠录》之遗,故书名为《拊掌录》。今观其书,凡三十则

  • 满蒙汉吏治辑要

    一卷。清孟保补译。孟保,曾任巴里坤领队大臣,咸丰时任理藩院侍郎。汉文本系高鹗撰,前已述及。满汉合璧本为通瑞翻译。满蒙汉三合本在咸丰七年(1857)译成刊行。卷首有孟保自序,其中说,他在巴里坤任内,考虑

  • 汉置五经博士考

    一卷。清吴翊寅(详见《〈易〉汉学考》)撰。清人胡秉虔曾纂《西京博士考》,但颇多漏略;且东汉时期缺。此书在胡氏基础上继作。首辑《史记》《汉书》注文及类书所引涉及博士建置沿革的内容,总为一篇,以明汉代博士

  • 一贯编

    四卷。明罗汝芳(详见《孝经宗旨》条)撰。罗汝芳学宗王守仁,曾从王守仁的三传弟子颜钧讲学,所以习其师说,持论洸洋恣肆,纯涉禅宗,但对于王守仁之本旨竟失无遗。此书是罗汝芳门人熊滨所辑,首为一贯说,以下次第

  • 钦定补绘离骚全图

    三卷。清门应兆(生卒年不详)临摹补绘。门应兆,字吉占,正黄旗汉军人。善于画人物花卉。清乾隆年间,开四库全书馆,由工部主事,派往懋勤殿修书,充四库馆绘画分校官。补工部员外郎,升郎中,授宁国府知府。清高宗

  • 东堂集

    十卷。宋毛滂(1055左右-1120左右)撰。毛滂,字泽民,衢州江山(今浙江江山县)人。官至祠部员外郎,知秀州。因其曾知武康县,县有东堂,因此以其为集名。元祐中,苏轼守杭州,滂为法曹,官期满,至富阳,

  • 大戴丧服变除

    一卷。汉戴德(详见《大戴礼记》)撰,清马国翰辑。丧服之变除,盖言成服至释服之仪节,亦称释禫之礼,即《杂记》郑注所引之礼是也。是书年代颇早,可证后来之人行礼之得失,如“天子诸侯庶昆弟、大夫庶子为其母,哭

  • 韵白

    一卷。清毛先舒撰。先舒生平著述,见“声韵丛说”。是编杂论古韵、今韵、词韵、曲韵,与《韵学通指》相呼应。论者谓是书大抵审定今韵之功多,而考证古韵之功少,故往往知其一,不知其二焉。是编有顺治五年(1648

  • 微积溯源

    八卷。英国华里司(详见《代数术》)撰。清华蘅芳(详见《代数术》)与英国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合译。这是第二部被译成中文的系统微积分著作。华蘅芳在读完李善兰翻译的《代微积拾级》后感到不满足,在《微积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