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集古录

集古录

十卷,宋欧阳修撰。欧阳修,详见《新唐书》条。欧阳修早年即喜搜集碑刻,凡有所闻,便多方求取。朋友馈赠拓片和实物,更增加了他集古的完备性。自仁宗庆历五年(1045)开始整理,至嘉祐七年(1062),历时十八个年头,与修撰《新唐书》差不多同始终。其集得彝铭碑刻和法帖一千卷,上起周初,下迄五代末,编录成册。其中,以唐人碑帖居多,占总卷数的十之七八。对所集金石铭刻,欧阳修“撮其大要”,详加审定考释,于卷尾写下题跋。因是随得随录,边写边改,写法不尽一致,也未依时代先后排列。自仁宗嘉祐八年(1063),至神宗熙宁二年(1069),总共写下题跋四百余篇,编为十卷,于《欧阳文忠公集》中称《集古录跋尾》,通常称为“集本”。其自为书,则自宋方崧卿裒聚真迹,刻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名以《集古录》,是为合编本。该书刊行,为第一部金石考证专著。对于金石铭刻,欧阳修遇“与史传不同者”,“有褒有讳,疑其不实”,至于世系、子孙、官封、名字、因“无情增损,故每据碑以正之”。该书在订正史籍错误、补充史传疏漏、考索典制渊源、品评历史人物等方面,都有出色的贡献。自该书问世,别创一种积聚文化财富的风尚,并将摩挲玩赏古董引向考据史事,导致金石考据学的诞生。该书流传,分为两个系统,一为“集本”,随各种版本《欧阳文忠公集》传布;一为合编本,单独通行。宋庐陵刻本,今已不传。其单独通行之本,今已是以时代先后为序排列了,每卷之末附列原本卷帙编次,此本收入《四库全书》中。附带辩证一事,即欧阳修子棐所编《集古录目》,是从先前搜集的一千卷铭刻、法帖中选其重要篇目编成,分注其撰人姓名、官位事迹以及立碑时间等,亦为十卷。《欧阳文忠公集》中有《集古录目序》一篇,有人不知《集古录》与《集古录目》是内容不同的两部书,竟自将《集古录目序》置于了《集古录》一书卷首,读者应加辨识。

猜你喜欢

  • ■书堂笔录

    六卷。清代郝懿行撰。此书分“记异”、“志怪”、“博闻”、“绎古”、“砭俗”五类。内容有的作者根据见闻随笔而录,有的是转抄于古籍,有的条目还附有作者的考证。有《郝氏遗书》本。

  • 中隐堂诗

    八卷。清方炳奎撰。方炳奎字月樵,皖江(今属安徽)人。生卒年及事迹不详。方炳奎少孤失学,偶弄翰墨,能诗文,存以见志。著有《中隐堂杂著》。《中隐堂诗》凡八卷,诗四百七十五首。卷一《钝吟草》古近体七十二首;

  • 京口山水志

    十八卷。清杨棨撰。杨棨,江苏丹徒(今镇江)人。明张莱曾撰京口三山志。后徐邦佐、陈朝用、朱文山又同撰京口三山续志。杨棨以两志皆仅述北固金焦三山事,未能称意,故又撰此书。《京口山水志》光绪五年(1879)

  • 汉川县志

    二十二卷,首一卷,清德廉等修,林祥瑗等纂。林祥瑗,字铁樵,本县人,道光贡生,举孝廉方正,郧西县训导,升教谕、江汉书院监院。汉川虽旧无专志,但留心掌故。如邑人林莘、秦汉陆、周云门、周序东,皆有遗稿。历沧

  • 唐英歌集

    三卷。唐吴融(?-约903)撰。吴融字子华,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幼力学,工辞调。龙纪元年(889)登进士第。韦昭度讨蜀,表掌书记。累迁侍御史。坐累去官,流浪荆南,依成汭。久之,召为左补阙以礼部郎

  • 墨花吟馆诗钞

    十六卷。清严辰(1822-1893)撰。严辰,字淄生,号达叟,桐乡(今安徽桐城县)人。咸丰进士。三代皆能诗,先曾祖同转公有《雅宜诗存》,先祖掌膳公有《吟秋馆诗存》,其父顺宁公有《小琅玕山馆诗钞》。此集

  • 篁墩集

    九十三卷。明程敏政(1445一约1499)撰。程敏政字克勤,休宁(今属安徽)人。十岁时以神童荐,英宗召试,即日赋圣节及瑞雪诗,并经义各一篇,援笔立就,文采粲然,奉诏读书于翰林院。成化二年(1466)进

  • 清三朝实录采要

    十六卷。日本北筑村山纬等编。三朝系指太祖、太宗、世祖。清修三朝实录,凡二百一十八卷。然书成后藏于秘府,外人罕见,又经康乾两朝修改,已失其真。是书编辑于日本文化四年(清嘉庆十二年,1807),据实录抄辑

  • 缀白裘合选

    四卷。卷首题郁冈樵隐辑古、积金山人采新,然此二人姓名、爵里不详。此书为元以来传奇的摘编,所选由一出至五出不等。其目为:《琵琶记》、《北西厢记》、《荆钗记》、《白兔记》、《草庐记》、《寻亲记》、《金钏记

  • 瓦缶集

    十二卷。清李宗渭(约1728年前后在世)撰。宗渭字秦川(-作泰川)。嘉兴(今浙江嘉兴市)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举人。自编其诗为《瓦缶集》三卷,后附有《咏怀集》一卷。宗谓殁后,其婿高衡编辑其遗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