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陈检讨四六

陈检讨四六

二十卷。清陈维崧(1625-1682)撰。陈维崧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代著名文学家,陈贞慧之子,官至检讨。陈维崧天资颖异,十岁代祖作杨忠烈像赞,后与王士禄、王士祯、宋实颖、计东等唱和,名益大噪,时有“江左三凤凰”之目。陈维崧晚年应“博学鸿儒”科,试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陈维崧清臞多须,海内称为陈髯。为文数千言立就,其散文亚于骈体。诗始为雄丽跌宕,一变而为沉郁,横绝一世。所填词一千八百首,尤凌厉光怪,变化若神,为前此所未有。风格以豪放为主,多抒写身世和感旧怀古之情,也有少数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著有《两晋南北史集珍》六卷、《湖海楼诗》八卷、《迦陵文集》十六卷,《迦陵词》三十卷。是书程师恭作注。清朝以四六名者,初有陈维崧及吴绮,次则章藻功《思绮堂集》,亦颇见称于世。吴绮才地稍弱于陈维崧。章藻功,欲以新巧胜二家,又遁为别调。譬诸明代之诗,陈维崧导源于庾信,其气脉雄厚如李梦阳之学杜。吴绮追步于李商隐,风格雅秀,如何景明之近中唐。章藻功刻意雕镌,纯为宋格。平心而论,诗赋要当以陈维崧为冠。徒以传诵者太广,摹拟者太众,论者逐以肤廓为疑,如明代之诟北地。实则才力富健,风骨浑成,在诸家之中,独不失六朝四杰之旧格。程师恭此注,成于康熙癸酉(1693)年。是书卷一至三收赋,卷四至十四收诗、文序,寿序,卷十五至十七收书启,卷十八至二十收记传、碑文。集中骈文气势恢宏,属对亦精工,词采亦斐然。而其他散文诸体,亦时有佳作。清人多以为“师恭所注,往往失其本旨。”系指程师恭注对文中使事用典未能尽溯其本源。有《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景紫堂全书

    五册,十七种,八十一卷。清夏炘(详见《诗章句考》)撰。全书所收多为经学著作,如《檀弓辩误》三卷、《读诗札记》八卷、《诗章句考》一卷、《朱子诗集传校勘记》一卷等。其中有些本书有专条介绍。另有《养疴三编》

  • 何水部集

    一卷。梁何逊(?-约527)撰。何逊字仲言,东海郯(今山东郯城北)人。八岁能赋诗。弱冠,州举秀才。文章与刘孝绰并称,世谓之“何、刘”。范云见其对策,大加称道,因结忘年交。自是一文一咏,云辄嗟尝。沈约亦

  • 唐四僧诗

    六卷。不著编者。此集共六卷。所录皆为唐僧人之诗。包括《灵澈诗》一卷、《灵一集》二卷、《清塞诗》二卷、《常达诗》九卷。据《书录解题》载《灵澈诗》、《灵一集》,皆一卷,而《清塞诗》与《常达诗》皆失载。《灵

  • 乡党义考

    七卷。清胡薰撰。薰字兰亭,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县)人。是书首有陈诗的序文,薰的自序并例言。仿江永的《乡党图考》并加详。于各节本文下,先本义,次集证。本义以集注为主,集证以群经为主。经未完备,补以注疏。

  • 五音增收并类聚四声篇海

    见《四声篇海》。

  • 禾朴斋骈体文

    六卷。清钱振伦(1816-1879)撰。钱振伦字楞仙(一作仑仙),归安(今浙江吴兴)人。道光进士,官至国子监司业。著有《禾朴斋文集》。曾与钱振常从《全唐文》中辑出《樊南文集补编》十二卷,并为之笺注,附

  • 春溪诗集

    四卷。明狄冲撰。生卒年不详。狄冲,字冲虚,溧阳(今江苏)人。嘉靖二年(1523年)进士,官至南京工部郎中。是集分未达、筮仕、南行、移滇、居筠、近游、金陵七稿。其拟李东阳乐府一百零二首,自谓神似。然全袭

  • 新定礼

    一卷。东汉刘表(142-208)撰,清马国翰辑佚。刘表另有《周易章句》,已著录。《后汉书》刘表本传称:“遂起立学校,博求儒术、綦毋闿、宋忠等撰立五经章句,谓之《后定》,”《隋书·经籍志》有汉荆州刺史刘

  • 世事通考

    二卷。明陆嘘云撰。分类搜辑常用的通俗词语,包括天文、地理、时令、人物、衣冠服饰、文武职官、百工、杂物、草木、鸟兽及荤素食品等门类,皆略释音义。兼载《五经》、《四书》难字,并附列异体字与通行字字形对照表

  • 论语事实录

    一卷。清杨守敬(1839-1915)撰。守敬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都宜人。清史地学家,书法家。喜治金石目录之学,长于史地考证,著述宏富。编撰《日本访书志》、《留真谱》、《古逸丛书》,著《历代舆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