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持人经注
二卷。不著撰人。根据史料分析,此经为汉代安世高(约二世纪)所译。名虽曰经,而首却用如是我闻语气言事。经注释“阴”有五阴,释“持”谓十八持,即十八界。释“入”谓有十二入。以上为释名。次言十二因缘。提出四正信,总共有四十五法。最后言九次第定第一禅舍五盖,而不及其余禅文。注中共引经论有十三种。因此经流传不广,故影响不大。现常见版本是日本明治三十五年藏经书院大藏经第十五套,第二册。
二卷。不著撰人。根据史料分析,此经为汉代安世高(约二世纪)所译。名虽曰经,而首却用如是我闻语气言事。经注释“阴”有五阴,释“持”谓十八持,即十八界。释“入”谓有十二入。以上为释名。次言十二因缘。提出四正信,总共有四十五法。最后言九次第定第一禅舍五盖,而不及其余禅文。注中共引经论有十三种。因此经流传不广,故影响不大。现常见版本是日本明治三十五年藏经书院大藏经第十五套,第二册。
不分卷。美国人泰西·杜步西(1845-1910)撰。杜步西是美国南长老会教士。1872年来华,先后在杭州、苏州传教。著有《“姑苏”——江苏的省会》(1899)等书。此书是作者宣扬基督教的一部传道之作。
六卷。旧本题唐张鷟(详见《龙筋凤髓判》撰。此书为唐代笔记小说集。据《新唐书·艺文志》和《宋史·艺文志》著录,《朝野佥载》原为二十卷,《宋志》另有补遗三卷,原本已佚。今传本六卷,附补辑。此书所记皆唐代朝
三卷。清吴鸿纶撰。吴鸿纶字儒钦,号无竞,江苏常熟人。生卒年不详。吴鸿纶世为望族,少承家学,却屡试不第,平生以文字抒怀,至老不倦。吴鸿纶为诗风格峻拔,由纤丽而日渐淡泊,自认为诗得力于“淡”字。如集中《冬
一卷。清赵曾望(?-1874)撰。曾望字绍庭,江苏丹徒(今江苏省镇江市)人。篇首有自序,举著书大旨:一有洗伐无穿凿,二有援引无挦扯,三有箴规无毁谤,四有疆界无门衣。书中自创新解,说多可喜。如《论语·子
六卷。《续编》一卷。《附录》一卷。清方履篯(1790-1831)撰。方履篯字彦闻,顺天府大兴(今属北京市)人,方国栋玄孙。嘉庆举人,知闽县。学问赅博,工诗词及骈体文,善隶书、精鉴赏。尤精志乘之学。纂有
八十卷。清汪启淑辑。汪启淑,生卒年不详,字葊,安徽歙县人。此书有乾隆三十八年(1773)飞鸿堂刊本。书前有沈初、倪承宽所作序言,汪启淑自己写有凡例。书内共分十类。一:节妇、二:贞女、三:才媛、四:姬侍
一卷。魏王肃(195-256)撰。清马国翰辑为一卷。肃字子雍,东海郯(今山东郯城西南)人。魏经学家。曾遍注群经,不分今文、古文,对各家经义加以综合,注有《尚书》、《诗》、《三礼》、《左传》、《论语》。
一卷。作者不详。记宋吕颐浩事迹。吕颐浩(1071-1139),字元直,谥忠穆,高宗朝宰相。本书每条必曰“公于某事”云云。当为其后人所述。有《永乐大典》本、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孔继涵家抄本(现藏北
见《金匮钩玄》。
一卷。宋周紫芝(详见《太仓梯米集》)撰。是书为周紫芝论诗之作。《二老堂诗话》载是书凡百篇,今所存只八十篇。书中论陶潜“刑天舞干戚”诗,句袭曾纮,又论王维诗袭李嘉祐,皆为大谬。周必大《二老堂诗话》对此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