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长乐县志

长乐县志

八卷。清孙蕙修,孙元体纂。孙蕙,满洲镶白旗人,荫生,康熙二十五年(1686)任知县。县志宋元无考,明万历间始有成书,之后两度复修。康熙间,朝廷特谕各省进舆图册,并令郡县呈志,以成《一统志》。适孙蕙莅任,谋诸绅士,取前所修辑者,详为审阅,聘孔元体等编稿。《长乐县志》康熙二十六年(1687)刻本。全书共八卷,为舆地志、建置志、秩官志、选举志、人物志、籍产志、系年志、艺文志。此志新编续载,校诸前志,失次者序,语俚者润,字文讹错者厘正,颇为详核。全编有论,有总论,有解,有纪事,有列传论赞,殊嫌词费,而关帝世家一编,尤为创见,他志均无此例。

①二十卷首一卷。清彭光藻等修,杨希闵等纂。彭光藻,字敬轩,湖南武陵人,贡生。同治七年(1868)任长乐县知县。杨希闵,考江西新城人。长乐邑乘,首修于明弘治十七年邑人刘则和。再修于万历二年邑人郑世威。三修于崇祯十四年嘉善夏允彝。四修于清乾隆二十八年(1763)安福贺世骏。彭光藻于同治七年(1868)任县令时,邑乘已百余年未修。彭氏因设局重修,历十月而成此书。同治八年(1869)刻印。共二十卷首一卷,分为:卷一各图。卷二星野。卷三地理。卷四建置。卷五田赋。卷六水利。卷七学校。卷八祠祀。卷九兵防。卷十职官。卷十一至卷十二选举。卷十三至卷十六列传。卷十七列女。卷十八艺文。卷十九艺文录。卷二十外纪。兹篇乾隆以前大抵以夏志和贺志为本,虽有增改,然内容所增不多。乾隆以后,新加纂辑者,以赋役、官师、兵防为最详。其山川志,于山则别其乡都,于水则叙其源流,非惟识名胜,亦可以识形势,皆深得志法。惟风俗志所叙述简略。全书又无金石志。各门记载,某为旧志,某为新增,亦未标出。是为小疵。② 三十卷,首一卷,民国孟昭涵修,李驹等纂。孟昭涵字北沅,湖南人,禀贡。民国五年(1916)任长乐县知县。李驹,生平不详。孟氏任知县后,以邑乘又历五十年而未修,因设局重新纂修,历十八月而成此书。民国六年(1917)铅印。其新政有不能独立一门者,如实业只有农商会所,交通只有邮局、小轮船,刑法只有拘留所,皆数语了之。将小轮船附水利,他则均附城市。兹篇最佳者为赋税志所作新旧正杂各款一览表。凡随粮捐、附加捐、酒税、船税、寺租、学租、地租、渔课等,皆列出创始年月、全年税额及收税方法等,十分详细,可供后人考镜。

①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焕春修,潘炳勋、赖荣光纂。李焕春,字玉山,云南宝山人,进士,官长乐知县。潘炳勋,字霁堂,湖北靳水人,官长乐训导。长乐,县无旧志,嘉庆二年(1797)知县王霈霖与训导沙象乾,修草志二本,未经梓行。道光二十三年(1843)知县乔守中有《竹枝词》七十八首,分咏县事,考核未精。咸丰元年(1851)李焕春任知县,商之潘炳勋,集县中士绅,分任其事,网罗旧闻,搜求故实而编辑,于二年(1852)成书。《长乐县志》咸丰二年刻本。共十卷,凡县中沿革、天文、地理、人事,详叙颠末,或亲以说。县之分野,时久难稽,以章氏的星野察九州灾祥,后世因之,修志者多备载。长乐县居长阳鹤峰之中,以翼星分野为断,疆域沿革,《湖北通志》载:长乐元以前为荒地,明初始置五峰、深溪等长官,未为确论。此志据容美土司田舜年《世述录》,称长乐初为元夏之土官,而列五峰司于前。长乐县山脉支,来自巴蜀,水泉归于江湖,山川类,则考其形势,水则究基源流,与邻县交错的,皆详载以见接壤之要隘。物产、赋役分列于后,秩官类,文职自知县至典史,武职自千总至把总,以雍正十三年(1735)始。此志提纲挈目,缕条析分。此志凡例八条,足资考核。② 十六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焕春原本,龙兆霖增补。龙兆霖,字良山,湖南宁乡人,由从九品保升,官长乐知县。咸丰二年(1852)县令李焕春创修县志,同治三年(1864)田氏族人肆扰,板遭兵燹。八年(1869)龙兆霖任知县,补刊重辑。《长乐县志》同治九年(1870)刻本。共十六卷首一卷,分为:卷一分野,卷二疆域,卷三山川,卷四沿革,卷五营建,卷六官师表,卷七武职官表,卷八物产,卷九赋役,卷十学校,卷十一礼乐,卷十二风俗,卷十三人物,卷十四至卷十五艺文,卷十六杂纪。此志纲目与李志略同,气候附分野,载长乐县高处气寒,先播种后收成,低处气暖,先收成后播种,渔湖关、通塔坪等处,地气较暖,可种两季,其余仅种一季,所种以洋芋、包谷居多。山川类附子目四十四,大半土司俗名。营建类,凡域垣、衙署、坊庙、桥梁创于前人,其年月可考者详,无考者阙,寺观、古迹亦同。碑记文词雅驯者采入艺文志,仅存基址,则附载。官师表,咸丰二年以后至同治八年止,文职自知县至典史,武职各增数十人。长乐县为川楚要道,土司时,重赋课以养壮兵,改土归流后,设镇兵以资防守,民壮、保甲与民间自卫相互表衷,军政类备录。艺文类,广为搜罗,与县事有关足为典据者,皆备录。杂记志,仿刘歆《西京杂记》、段成式《酉阳杂俎》,凡遗文秩事,散见他说,可证县事者,不分门类,汇载以扩见闻。此志补锓前志,续纪懿行,也有功于此县。

猜你喜欢

  • 孝经本赞

    一卷。明黄道周(1585-1646)撰。黄道周字幼平,一字螭若,号石斋,福建漳浦人,明代学者,书画家。学术上主张调和朱熹和陆九渊。著有《榕坛问业》、《黄石斋先生集》等。是编系从手迹录出,经十八章,每章

  • 沈氏经学六种

    二十卷。清沈叔撰。沈叔,生卒年不详,字和甫,江苏常熟人。一生致力经学研究,所得甚少。唐陆德明《经典释文》是一本汇释群经音义的专书,采汉魏六朝音切二百三十余家,又兼载诸儒训诂之异同。宋人将《经典释文》散

  • 九经今义

    二十八卷。近人成本璞撰。本璞字琢如,湖南湘乡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此书所论九经为《周易》、今文《尚书》、《毛诗》、《周礼》、《仪礼》、《礼记》、《公羊传》、《穀梁传》、《论语》。书中常借经义来议论

  • 唐书直笔

    四卷,宋吕夏卿(1018?-1070)撰。吕夏卿泉州晋江(今福建泉州)人。字缙叔,庆历间举进士,长于史学,尤熟悉唐代史事。皇祐元年(1049年),调充编修官,预修《新唐书》,他博采传记杂说数百家,折衷

  • 韫山六种曲

    清朱凤森(1776-1831)撰。朱凤森,字韫山,广西临桂人。因字韫山故为此曲集名。嘉庆时进士。曾历任河南固始知县。邓显鹤《南村草堂文抄》中曾为立传,说他“于天文、舆地、兵法、河渠、水利、旁及艺术、方

  • 易经衷论

    二卷。清张英(1637-1708)撰。张英字敦复,号乐圃,谥文端。安徽桐城人。康熙六年(1667)进士。历官翰林院学士,礼部、兵部侍郎,礼部、工部尚书,翰林院掌院学士,文华殿大学士。深得康熙器重,始设

  • 四书管窥

    八卷。元史伯璇撰。伯璇字文玑,温州平阳(今属浙江)人。生平不详。该书引赵顺孙《四书纂疏》、吴真子《四书集成》、胡炳文《四书通》、许谦《四书丛说》、陈栎《四书发明》等等,取其与《四书章句集注》异同者,各

  • 秘传证治要诀

    见《证治要诀》。

  • 字学津梁

    不分卷。清傅起儒(生卒年不详)撰。起儒字汝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书有四帙:其一为历代名论,如六义、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永字八法、萧何蔡邕《笔法》,卫夫人《

  • 春秋繁露

    十七卷。董仲舒(约前179-前104)撰。繁露亦作蕃露。董仲舒为广川(今河北枣强东)人,西汉著名思想家,今文经学大师。董仲舒少治《春秋》,下帷讲学,三年不窥园。景帝时为博士,武帝时举贤良,对以天人三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