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钗钏记传奇

钗钏记传奇

二卷。明月榭主人撰。月榭主人之姓、字、里居、官职、生平均不详。此剧无名氏《传奇汇考》谓系明时旧本,不知谁作。吕天成《曲品》卷下著录此剧,题月榭主人撰,其后诸家书录多从之。按吕天成生于隆庆万历间,《曲品》初稿成于万历三十年(1602),由此可见,月榭主人当为明万历以前人。日本《舶藏书目》曾收此记,题为《史碧桃钗钏记》,似为明版,但国内绝未见到。此剧二卷,三十出演宋皇甫吟的故事。梗概为,皇甫吟家贫善文,其父曾与史直议姻。直嫌吟贫,欲以其女碧桃改予魏国相。碧桃知父意,私遣婢芸香约吟来园赠物,使即行聘。芸香至吟家未遇,以情告吟母,吟归始知,与友韩时忠讲书,漏言其事。时忠晓以利害,阻吟勿往。昏夜时忠冒充吟赴约,碧桃、芸香本未识吟,遂以钗钏等物赠之,时忠更欲求欢,碧桃拒之乃去,时忠亦悔,不敢与吟言。及魏议婚渐迫,而碧桃待吟信不得,复遣芸香往询之。吟母疑其诡计图害怒斥之。芸香忿归,告于碧桃,碧桃以为被吟所诳,又不敢与其父明言,义则不可他适,乃题诗壁上,投河自尽。时张所奉命巡视陵园,道经瓜州,碧桃附木浮江口,救之,张问所由,悯其节烈,收为义女。史直觅女不得,拷问芸香,乃控吟于州,以芸香为证,州官判吟有罪,但钗钏无下落。学士李若水恤刑江淮,吟母诉冤,若水则以钗钏未得为疑,详询隐情,吟乃称史直设谋,令婢诱己,多亏讲书时泄于时忠,指照利害,始获幸免。若水知此必为时忠诡幻,遂邀时忠入幕,令人至其家,果收出钗钏。更令芸香出证,识其面貌,事乃大白,绳时忠于法。吟亦释出,钗钏并还之。后吟与碧桃终成婚配。此剧本事,传闻各异,清焦循《剧说》四卷,谓本于明王兆云《湖海搜奇》。无名氏《传奇汇考》亦引许众《异政录》,以为本阎柳故事;而明冯梦龙《古今小说》、《喻世明言》,清抱瓮老人《今古奇观》卷二十回,所载陈御史巧勘金钗钿话本,与此剧亦相类似。总之钱若水、许进、陈濂均实有其人,或见正史,或载杂书。此剧作者系将数事串合,更易名氏,谱成剧曲,构为一段婚姻佳话。《曲品》评此作为下品之中,且曰“词简而明,观是剧为好密事告友者戒”。全剧布局,异常谨严,词曲宾白并重本色,歌场演出,甚为动人。此剧之相约、讲书、落园、相骂、投江、后审诸出,曾盛演一时。有满洲傅氏藏康熙间抄本,另有丛书《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本行世。

猜你喜欢

  • 梁山县志

    十卷首一卷,清朱言诗纂修。朱言诗,东湖人,曾任梁山县知县。梁山西魏置梁县,属万川郡。后周属巴东郡,隋属信州。唐初属南浦郡,后改属万州。宋改置梁山军。元升为州。明洪武七年(1374),省州入梁山,编户十

  • 韩诗

    ① 不分卷。原未注明撰著者姓名,实为清宋绵初所撰三卷本《瓞园经说》的第二卷。高邮王士濂将其刊入《鹤寿堂丛书》时,不知何故将此卷独列出来,又用该书第一篇篇名来称其全书,造成后人读解困难。宋绵初,事迹见前

  • 选青阁藏器目

    不分卷。清王锡綮藏。王锡綮(1833-1870),字戟门,山东诸城人。年十七入邑庠。官至刑部郎中。书中所辑王氏藏器,计钟二件、鼎十二件、彝七件、敦六件、卣七件、爵八件、尊二件、斝一件、角一件、觚三件、

  • 毛诗注疏校勘记

    七卷。清阮元(1764-1849)撰。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乾隆进士,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曾在杭州创立诂经精舍,在广州创立学海堂,提倡朴学,罗致学者编印古籍,主编《经籍纂

  • 秘书监志

    十一卷。一名《秘书志》。元代政书。元王士点、商企翁同编。士点字继志,东平(今属山东)人。翰林承旨五构次子,官至秘书监著作郎,另撰有《禁扁》。企翁字继伯,曹州(今山东荷泽)人,参知政事、枢密副使商廷之孙

  • 湘潭郭氏闺秀集

    ① 一卷。清郭笙愉(生卒年不详)辑。笙愉,女,字润玉,湖南湘潭人,李星沅妻。本集辑郭氏三代仕女诗作。《独吟楼诗》,郭步韫(生卒年不详)撰。郭步韫,为郭润玉姑祖母。是集序称其家诗事以步韫为导,一传三代,

  • 尚书大传考纂

    三卷。清董丰垣撰。董丰垣字暨之,浙江乌程人,生卒年不详。此书完成于陈寿祺《尚书大传辑校》之前,虽然也是杂采众说,但主要还是以孙之騄、卢见曾二人的本子参校而成。卷首载有他父亲董熜的序,可能董丰垣是继承父

  • 小沧浪笔谈

    四卷。清阮元撰。此书为作者游记性质的杂记,以“小沧浪”为名是因作者曾游大明湖小沧浪亭的原因。作者自序云:“作居山左二年,发泰山,观渤海,主祭阙里,又得佳士百余人,录金石千余本,朋辈触泳,亦颇尽湖山之胜

  • 二瓦砚斋诗钞

    十一卷。清金玉麟(生卒年不详)撰。金玉麟字石船。四川阆中人。此集为撰者自十五岁至四十四岁间三十年之诗作一千七百三十五首中精选的一千一百四十一首古今体诗,分十卷,附一卷,亦为十集:芄、青衿、栈云、甲乙、

  • 桓子

    见《世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