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针灸聚英

针灸聚英

四卷。明高武(详见《针灸节要》)撰。高氏为确定经络穴位,探索针灸渊源和要旨,参考《内经》、《难经》、《铜人》、《明堂灸法》以及明以前针灸文献十余种,编成此书。凡各书与《内经》、《难经》相同异者,则取其同而论其异,书中对脏腑、经络、穴位、主治、各家取穴法、针灸注意事宜,均有所论述,更附诸家针灸歌赋八十余首,其中不少为已佚的歌赋。此书约十五万八千字。卷一为“经络穴位类聚”,论脏腑、经络、腧穴;卷二为“各病取穴治法”,集录各家针灸取穴方法;卷三为“诸论针灸法”,即补泻、刺法、灸法等;卷四为“各种歌赋”。本书汇集了十六世纪初以前十余种针灸文献中的理论,间存个人学术见解,是一部学术价值较高的针灸学专著,对针灸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对后世影响颇大。明代名家杨继洲《针灸大成》中有十九处引该书内容。以后此书流传到国外,又为日本学者所重视。有嘉靖八年(1529)刻本,1961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论范

    二卷。元欧阳起鸣撰。起鸣生卒年、字号、籍贯均不详。其书杂取经史诸子之语为题,各系以论,而以史事为多。共六十篇。《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所见多乖僻,不足采录。”《四库全书》列为“存目”(两淮马裕家藏本)

  • 柳塘诗集

    十二卷。清吴祖修(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吴祖修,字慎思。江苏吴江人。本集是其子吴大庚编纂,后有大庚跋。称祖修在时,曾版行五七言古诗,已而悔之,谓诗当以编年为次,不当分体。今所编诗十二卷,其本出自祖

  • 六安州志

    ①三卷。明喻南岳修,邵德久等纂。喻南岳,新建人,继知州邵德久后来任六安州知州。邵德久,浙江馀姚人,嘉靖二十九年来任六安州知州。邵德久来守是州,病六安旧无专志,因创议纂辑,于是开馆置局,推儒学学正王亮采

  • 合锦回文传

    十六卷。清李渔(详见《十二楼》)撰。长篇小说。因以前秦(十六国时期)苻坚时苏若兰的回文诗为情节线索,故题《合锦回文传》。故事发生在唐代:襄州梁孝廉之子梁栋材七岁即能解家藏的半幅苏若兰回文诗,被太守柳公

  • 丁氏宋书南齐书梁书夷貊传地理考证

    各一卷。清丁谦撰,丁谦,见《丁氏辽史各外国地理考证》。所撰是书将《宋书》、《南齐书》、《梁书》中有关边远少数民族聚居之处的地理情况加以考证,汇集了一些很有意思的史料。如是书考文身国当在俄属冈札加,大汉

  • 史义拾遗

    二卷,元杨维桢(1296-1370)撰。维桢字廉夫,浙江绍兴人,《明史》载他“少时,日记书数千言”,其父杨宏在铁崖山筑楼,藏书数万卷,维桢在楼上读书五年,故自号铁崖。元泰定年间考取进士,署天台尹,但因

  • 宁德县志

    十卷,首一卷,图一卷,清卢建其修,张君宾纂。卢建其,字建三,号莲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乾隆二十七年(1762)举人,乾隆四十四年(1779)任宁德县知县。张君宾,晋江县人,举人。考宁德县志,创修于

  • 易通例

    一卷。近人陈启彤撰。启彤字管侯。曾为私立北京中国大学教授。此书用现代逻辑学知识解释《周易》,共六篇。分别为“说道”、“说象数”、“说引申”、“说卦”、“说彖象”、“说爻”。后附“彖言作于周公说”。通观

  • 字学津梁

    不分卷。清傅起儒(生卒年不详)撰。起儒字汝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书有四帙:其一为历代名论,如六义、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永字八法、萧何蔡邕《笔法》,卫夫人《

  • 韩诗内传证

    四卷。清宋绵初撰。宋绵初江苏高邮人,乾隆四十三(1777)年拔贡,官训导。本书鉴于宋代王应麟《诗考》所辑的韩诗,尚有许多遗略之处,特作补充。如“和乐且耽”一句,注释为“耽,乐之甚也”,据慧琳《一切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