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针灸大全

针灸大全

十卷。明杨继洲(1522-1620)撰。又名《针灸大成》。杨继洲名济时,三衢(今浙江衢县)人。出身于世医家庭,祖父曾任太医院太医。杨氏少年时攻举子业,屡厄于有司,遂转而承继家业,于嘉靖年任侍医,隆庆二年(1568)任职圣济殿太医院,任医官至万历年间。他精于医理,尤长于针灸,行医数十余年,临证经验丰富,博采针灸文献,颇有医名。在医疗之余,整理家传医技,集辑众家医书,参合诸家学说,引录《内经》、《难经》有关针灸经文,加以注释,结合家传《卫生针灸玄机秘要》一书,编成此书。全书共三十六万余字。于万历八年(1579)开始刊刻,至万历二十九年(1601)历经二十一年,才刊成问世。卷一论述针灸源流,引录《内经》、《难经》有关针灸经文,并加注释。对自《内经》、《难经》而下,至《资生经》、《十四经发挥》等二十余种医学著作的成书、作者、内容特点等作了简略介绍,并指出本书是“总辑以上诸书,类成一部”;卷二、卷三为针灸歌赋。从经脉循行、各经穴位名称和取经方法,一直到针灸要领、临证取穴皆有记载,有很多可取之处。其中的“标幽赋”、“四总穴歌”、“行针指要歌”、“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治杂病歌”等皆为大多数针灸医所称道。卷后附有杨氏考卷(等)四则,计有“诸家得失策”、“头不多灸策”、“穴有奇正策”、“针有深浅策”。其中论述精到,颇有见地,发前人之未发,体现了作者的学术思想;卷四为针法。篇中收集了《内经》、《难经》、《神应经》有关补泻手法的论述,还罗列了后世各家的补泻手法,资料丰富,基本上反映了针灸补泻手法的发展。卷中亦论述了头、背、胸、腹部的骨度,对临床点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杨氏问答三十余则,多为杨氏多年的针灸心得之谈;卷五为十二经井穴、五俞穴、子午流、灵龟八法。介绍了十二经脉病证治疗的“原络配穴图”;卷六、卷七为十四经脉及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针刺深浅、主治病证等,并引用《内经》、《难经》、《明堂》等文献加以说明。全书共载穴位三百五十九个,其中单穴五十一个,双穴三百零八个;卷八为诸证治法,论述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常见病针灸治疗。主要采用《神应经》,分门别类,罗列详细。共分二十三门,所列病证五百余种。专题论述了中风、伤寒治法,附列“”、“寒”、“腹痛”等三十余种杂病治法;卷九为治证总要、东垣针法、名医治法和灸法。其中“治证总要”一百五十余条,简明扼要,切合实用。附杨氏医案三十余条,脉证俱全,有理有法;卷十为陈氏小儿按摩经。为迄今最早的小儿按摩专书。全书以《内经》、《难经》为源,历代诸家之说为流,全面总结明以前针灸学的经验与成就。内容丰富,别具特色,颇为后世医学家推崇。流传广泛,在我国针灸发展上,起了承先启后的作用,并传到国外,其全部或部分已被译成法、德、英、日等国文字。然此书亦有不足,如议论较为繁冗,编次较为杂乱等。有万历二十九年(1601)刻本,光绪六年(1880)扫叶山房刻本,1973年人民卫生出版社铅印本。

猜你喜欢

  • 医门棒喝 伤寒论本旨

    见《医门棒喝初编二编伤寒论本旨》。

  • 己畦诗集

    十卷。《残余》一卷。清叶燮(1627-1703)撰。叶燮字星期,号己畦。江苏吴江人。因晚年隐居横山,学者称横山先生。康熙九年(1670)进士,十四年(1675)官宝应知县。不久因“伉直不附上官意”,被

  • 苏州府志

    一百五十卷,首十卷。清宋如林、额腾伊修,石韫玉等纂。宋如林,字仁圃,汉军镶红旗人,举人。额腾伊,蒙古正白旗人。石韫玉,字执如,号琢堂,清吴县(今苏州市)人。乾隆庚戌科(1790)状元,曾典试福建,视学

  • 成败志

    一卷。晋孙毓撰,其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清马国翰辑。孙毓有《毛诗异同评》,已著录。《隋书·经籍志》云,儒家,梁有《孙氏成败志》三卷,孙毓撰,已失传。《旧唐书·经籍志》、《意林》皆云三卷。《意林注》云,孙

  • 东坡诗话

    三卷。元陈秀民编。陈秀民,字庶子,四明(又作温州)(今属浙江省)人,生卒年均不详。官至武冈城步巡检,提升为知常熟州,后加入张士诚军队,历浙江行中书省参知政事、翰林学士。博学善书,喜工诗文。著有《寄情集

  • 易象会旨

    一卷。此书见于《四库总目》存目,由清浙江巡抚采进。旧本题曰“延伯生述”,不著名氏。前有万历三十七年(1609)熊惟学《序》,提到作者是“临川文台吴君”,也不著其名。据四库馆臣考证:熊惟学于隆庆五年(1

  • 诗说考略

    十三卷。清成僎撰。僎字左泉,江苏崇明(今上海市崇明县)人。此书以为孔子不曾删诗,分辨顾炎武“诗有入乐与不入乐之分”,宋程大昌《诗论》之失及王柏《诗疑》之错乱,皆有可取之处。论及朱熹《诗集传》时认为:学

  • 味某华馆诗初集

    六卷。清陈鸿浩(生卒年不详)撰。陈鸿浩字曼寿,秀水(今浙江嘉兴)人。约嘉庆、道光时人。陈鸿浩生性淡泊,嗜金石文字,隶篆八分皆有法度,一室之间坟典参错,鼎彝斑剥,暇则吟咏其间,不以门外事为意。其诗亦略似

  • 郴州文志

    七卷。明王心(约1533前后在世)编。王心,自号后隅子,龙江卫籍,天长(今属安徽)人。嘉靖十七年(1538)进士,官郴州同知。据本书原序称,原辑《郴志》六卷,又与郴诸生袁大邦等集古今之文为郴而作者,勒

  • 四八目

    见《圣贤群辅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