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重修玉篇

重修玉篇

三十卷。南朝梁陈间顾野王(519-581)撰。野王字希冯,吴郡吴(今江苏吴县)人。博学,通经史,精于天文、地理、文字音义。在梁朝为临贺王萧正府记室参军,入陈官至黄门侍郎。著有《建安地记》、《玉篇》、《尔雅音》等书。《玉篇》是一部按汉字楷书形体分部编排的字典,成书于梁武帝大同九年(534)。顾氏自叙云:“六书八体,今古殊形,或字各而训同,或文均而释异,百家所谈,差互不少。字书卷轴,舛错尤多,难用寻求,易生疑惑。猥承明命,预缵过庭,总会众篇,校雠群籍,以成一家之制,文字之训备矣。”由此可知,顾氏是奉梁武帝之命而撰《玉篇》的,其宗旨是要综合群书,网罗众释,澄清是非,校正错误,写成一部较《说文》、《字林》更为规范、完备而适用的字书。与《说文》相较,《玉篇》确有许多改进:第一,从编排方法上看,虽然沿用部首体制,但是变动不小,删去“哭”、“”、“書”、“教”、“眉”、“白”、“”、“饮”、“后”、“介”、“弦”十一部,增加“父”、“云”、“喿”、“冘”、“處”、“兆”、“磬”、“索”、“書”、“床”、“单”、“弋”、“丈。十三部,总共五百四十二部,比《说文》多两部,而且尽量把意义相近的部首排在一起,不采取《说文》那种据形系联法;第二,从收释对象上看,变篆体为楷体,字数据唐封演《闻见记》所述,共达一万六千九百一十七字,比《说文》多七千五百六十四字;第三,从音义说解上看,先以反切注音,然后详细解释字义,既引前代字书为据,又举各种典籍为证,而且不局限于本义,把一个字的多种意义都罗列出来。遗憾的是原本《玉篇》早在宋代已经亡佚,幸而日本还保存一部分传写本,有八、九、十八、十九、二十二、二十四、二十七卷等七卷。其中除卷二十二、二十七不缺字外,其他都是残卷。清朱彝尊《重刊玉篇序》云:“顾氏《玉篇》本诸许氏,稍有升降损益。迨唐上元之末,处士孙强稍增多其字,既而释慧力撰《象文》(即《象文玉篇》,著录于《崇文总目》,二十卷),道士赵利正撰《解疑》(即《玉篇解疑》,著录于《崇文总目》三十卷),至宋陈彭年、吴锐、丘雍辈又重修之,于是广益者众,而《玉篇》又非顾氏之旧矣。”按,唐孙强增加多少字,释慧力、赵利正又作哪些更动,无从可考;宋陈彭年等重修本称《大广益会玉篇》,即此所谓《重修玉篇》,成书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1013),以宋本计之,收释二万二千五百六十一字,比封演所述《玉篇》原本多五千六百四十四字,比《说文》多一万三千二百零八字。所谓“大广益”,仅指收字数量而言,若就释文详略而论,则是大减损,原来的释义,例证和按语被大量地删削了,从而大大地降低了《玉篇》的价值。今本《玉篇》的祖本有二,一是北宋椠本,一是元刊建安郑氏本。清初张士俊泽存堂本及清光绪间《小学汇函》本皆据宋本翻刻,《四部备要》、《丛书集成初编》皆据《小学汇函》本影印。《四部丛刊》则是据元本影印的。宋本卷首在野王自序和进书启之后有《神珙反纽图》及《分毫字样》,而元本多《玉篇广韵指南》一卷。宋本注文较详,大抵接近陈彭年等重修本。

猜你喜欢

  • 周易玩辞困学记

    十五卷。明张次仲(生卒年不详)撰。次仲字元岵,海宁(今浙江海宁)人。天启元年(1621)进士,入清后不仕。除此书外,还著有《困学纪》、《待轩诗记》、《待轩集》等书。此书前有作者自序,自谓赋性颛愚,不敢

  • 崇文总目

    六十六卷,北宋王尧臣等撰。王尧臣(1003-1058),字伯庸,应天府虞城(今属河南省)人,著名目录学家。仁宗天圣五年(1027)进士第一,授将作监丞、通判湖州。累擢权知制诰、翰林学士。宋夏战事起,历

  • 周易图说述

    四卷。清王宏撰著。宏撰字无畏,一号山史,陕西华阴人,监生,康熙时中举未赴。作者工书善文,精于金石之学,著有《华山志》、《砥斋集》等。此书共四卷,第一卷先言易之本义,作者认为易字本诂为卜筮,简易、不易、

  • 雅似堂文集

    十卷。《诗集》三卷。明文德翼(约1649年前后在世)撰。文德翼,字用昭,江西德化人。生卒年均不详。崇祯七年(1634)进士。授嘉兴推官。著有《宋史存》等。是集为文集十卷,诗集三卷。德翼人品清逸,而学问

  • 御注道德真经

    ①四卷。唐李隆基(685-762)撰。李隆基,即唐玄宗、唐明皇。李隆基崇尚道教,撰有《御注道德真经》四卷、《道德真经疏》十卷。《御注道德真经》,又称《道德真经注》。唐以前研究《道德经》并为其作注者,有

  • 汉学商兑

    三卷。清方东树(1772-1851)撰。方东树字植之,桐城(今属安徽)人。幼承家学,博览经史。著有《仪卫轩文集》、《昭昧詹言》等书。此书专为反驳江藩《汉学师承记》,纠清代汉学之失而作。全书仿朱熹《杂学

  • 骈语类鉴

    四卷。清周池(生卒年不详)撰。周池著有《唐鉴偶评》。本书仿李瀚《蒙求》、吴淑《事类赋》等书的体例,采录那些可为人们法戒的故事,编为俪偶。此书不立门目,以韵部分篇。末卷为闺鉴十二篇,幼鉴十篇,为妇人及童

  • 孟子丁氏手音

    一卷。唐丁公著撰,清马国翰辑。公著字平子,苏州吴人。官至太常,赠尚书右仆射。《唐书》有传。《丁氏孟子手音》旧新《唐书》均无著录,《公著本传》只言其著有《太子诸王训》十篇,而未言此书。《宋史·艺文志》载

  • 学问要编

    六卷。元刘君贤(生卒年不详)撰。刘君贤字文定,本泰和(今江西泰和)人。元末兵乱,依母族袁氏居于雩昌(今江西于都),遂冒姓袁,也称袁君贤或袁文定。其余仕履不详。此书为作者笔记杂编。全书共分天地、理学、经

  • 十三经注疏正字

    八十一卷。题为清沈廷芳(生卒年不详)撰。廷芳字椒园,一字畹叔,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乾隆元年由监生召试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山东按察使。此书实为与廷芳同时的浦镗撰而由廷芳刊行的。镗(生卒年不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