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释名补证

释名补证

一卷。清成蓉镜撰。成氏生平见“释饭鬻”。《释名补证》补证《释名》凡六十一条,大多翔实可信。其中有补毕疏之阙者,如《释天》:“天,豫、司、兖、冀以舌腹言之,天,显也,在上高显也;青、徐以舌头言之,天,坦也,坦然高而远也。”《补证》曰:“案今等韵家分牙、舌头、舌上、重唇、轻唇、齿头、正齿、喉、半舌半齿为九音,相传来自西域。《隋书·经籍志》称后汉佛法行于中国,得西域书能以十四字贯一切音,谓之婆罗门书,此即唐僧守温三十六字母之权舆,然《志》初不云九音来自西域也。观《释名》已有舌腹、舌头、横口、合唇、踧口、开唇之云,而高诱注《战国策》、《吕氏春秋》、《淮南子》诸书,亦有所谓急舌、急气、缓气、闭口、开口、笼口者,然则九音洵中国儒家之学矣。”《补证》亦有驳毕氏之误者。如《释天》“景”字条明嘉靖翻宋刻本作:“景,境也,明所照处有境限也。”毕氏校本作“景,竟也,所照处有竟限也。”毕注曰:“俗书‘竟’字加‘土’傍,非也。”《补证》曰:“案毕氏序定刘成国为汉末魏初入。钱氏大昕辛楣则据《吴志》程秉、薛综、韦曜诸传,以为汉末名士,建安避地交州,故其书行于吴。考永和四年(139年)所立《张平子碑》:自涉境以经于诸邑;初平五年(194年)所立《周公礼殿记》:节符典境;皆有‘境’字,是汉季此字已通行。成国撰《释名》作‘境’,当是依俗为之,此类甚多。毕校间用《说文》改正,而江氏所书篆本尤夥,虽究六书之旨,然已失成国本来面目矣。于例当仍其旧,而注其下云:某古只作某。”《补证》尚有纠正成国之误者,如《释天》:“震,战也,所击则破若攻战也;又曰辟厉,辟,析也,所历皆破析也。”毕注曰:“字当作劈,劈破也。”《补证》曰:“礔砺(《一切经音义》十五引《苍颉篇》)、劈厉(《说文》‘雨’注、《方言》二郭注)、霹雳(《尔雅》郭注),并叠韵字,成国义近凿。”案成氏谓‘辟厉’乃叠韵连绵字,成国拆骈为单,望文生训,成氏所言甚确。毕氏沿成国之误未改,苏舆谓“辟”为衍字,为成国辨解,所言皆非是。《释名补证》刊在光绪十四年(1888年)《南菁书院丛书》六集。

猜你喜欢

  • 江陵志余

    十卷,清孔自来纂。孔自来,即朱俪钿,字伯靡,明辽藩宗人,自称句曲山人。江陵,荆州首邑,向无县志,仅将一县之事附见于府志。顺治间,孔自来于兵燹之后,据其遗书,补郡乘缺漏,采辑成书。《江陵志余》顺治七年(

  • 论范

    二卷。元欧阳起鸣撰。起鸣生卒年、字号、籍贯均不详。其书杂取经史诸子之语为题,各系以论,而以史事为多。共六十篇。《四库全书总目》评曰:“所见多乖僻,不足采录。”《四库全书》列为“存目”(两淮马裕家藏本)

  • 御书法帖

    十二卷。清圣祖赐诸臣御书,张英、韩等汇摹于康熙四十年(1702)。康熙三十九年六月,命召诸臣于畅春园拟皇太后万寿无疆之赋文,钦定出甲乙等次;随后又于次日恩赐诸臣御书各一幅;诸臣喜不自胜,恭摹入石。康熙

  • 景行馆论

    一卷。明唐枢(详见《宋学商求》条)撰。嘉靖十七年(1538),浙江有人特设一景行馆,聘请唐枢前往讲学。唐枢因此作论三十一篇,由其门人钱镇叙而刻之。唐枢平日专以讨真心为教,所以书中首先涉及的内容便是这个

  • 明史

    三百三十二卷。清张廷玉(1672-1755)等修撰。张廷玉字衡臣,号研斋,(或作砚斋)。安徽桐城人。康熙三十九年(1700)进士,改庶吉士,雍正时官至保和殿大学士,居官五十年,卒谥文和。著有《澄怀园全

  • 江阴季氏家乘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记清代江苏江阴季氏父子孙一家之事实。季熙生季麟,季麟生芝昌,芝昌生念诒。熙以布衣授徒终身,麟官至知具,芝昌官至军机大臣外任闽浙总督,念诒官至翰林院编修。该书当为念诒所编。现有同治年

  • 道德真经集注

    ①十卷。宋张氏撰。张氏,其名与生平事迹均不详。此书约成于绍圣年间(1094-1097),是集唐玄宗、河上公、王弼、王雱四家《老子》注本而成。没有增损,也无己意参入。卷首有唐玄宗、左仙公葛玄、王雱等注本

  • 续纂淮关统志

    十四卷。清元成纂修。元成,曾督理淮宿海三关税务。是书首列原序十一篇、图考七幅。卷一为纶音,附以仪注,卷二曰建置,卷三曰川原,卷四曰乡镇,卷五曰关口,卷六曰今甲、卷七曰则例,卷八曰题名,卷九曰公署,卷十

  • 词学集成

    八卷。清江顺怡(约公元1862年前后在世)撰。江顺怡字秋珊,自署愿为明镜室主人,安徽旌德人。生卒年不详,光绪年间(1875-1908)曾为县丞,在浙江候补。他工于词,有《愿为明镜室词》行世,又有《续红

  • 石经考辨

    二卷(原刻本)。清冯世瀛撰。世瀛字壶川,别号雪樵,又自称殊无味斋主人。四川人。著有《雪樵经解》、《耕余琐录》诸书。此书卷首略述撰辑缘起。对于历代所刻石经,此书分为汉、魏、晋、北魏、唐、后蜀、北宋国子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