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郡斋读书志

郡斋读书志

二十卷,南宋晁公武撰。晁公武(约1104-约1183),字子止,号昭德先生,澶州清丰(今属河南省)人,著名目录学家。二十余岁逢“靖康之乱”,入蜀寓居嘉州(今四川乐山)。南宋高宗绍兴二年(1132),登进士第,为四川转运副使井度属官。井度“天资好书”,是南宋初四川的一位藏书家,临终前将藏书尽送晁公武,成为撰录《郡斋读书志》的主要依据。晁公武历知合州、恭州、荣州,公务事少,遂以井度所赠,加之自己所藏,除其重复,共得书二万四千五百余卷,“日夕躬以朱黄雠校舛误,终篇,辄撮其大旨论之”,于绍兴二十一年(1151)完成编录工作,并于“元日”作了书序。孝宗即位前夕,入为监察御史,后又出为利州路安抚使,擢四川安抚制置使,兼知成都府,历扬州、潭州。乾道七年(1171),除临安府少尹,未几即罢,以吏部侍郎休致。晚年,居嘉州符文乡,又得闲暇,再对全志重加订补,手自编定,由杜鹏举刊刻,是为四卷本。刊行之后,晁公武又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补正,增入了未著录或新成之书,补写了十五六则小序,多立了两个类目,调整了近五十部书的归类,改变了部分类目编次的窜乱,书名更注意名实相符,卷数往往取足本或后出版本更换残本和先出之本,作者也多所订正和明确认定。题要的撰写增补最富,包括书名释义,篇目、篇数及编次,成书原委,序跋或附录,体例、特点和内容介绍,辨伪与考订,前代书目的著录,版本情况,撰者的生平事迹。此外,有关学术源流、典章制度、史实考辨以及评论文字,也增补甚多。可惜,晁公武未能看到其结集刊行,最后由姚应绩刊刻成书,是为二十卷本。这两个蜀刻本都已亡佚。理宗淳珰九年(1249)游钧在衢州(今属浙江省)重刊二十卷本,后称衢本。同年,黎安朝在袁州(今江西宜春)重刊四卷本,又刻了赵希弁续撰的《读书附志》一卷。次年,并刻赵希弁据衢本摘编而成的《读书后志》二卷和《二本考异》。与《读书后志》相对,先前的四卷本被称作《前志》。《前志》、《附志》、《后志》合为七卷,后称袁本。自此,《郡斋读书志》在流传中形成衢本和袁本两个版本系统。该志是现存最早的、具有题要的私家藏书目录,基本包括了南宋以前的各类重要著述。著录图书一千四百九十六部,除去重见者,实为一千四百九十二部。(袁本著录一千四百七十部,除去重见,为一千四百五十九部。)其中,尤以唐、宋(北宋和南宋初)书籍为完备,可补两《唐志》和《宋史·艺文志》之缺。分类依当时通行之法,经、史、子、集四部之下设类,经部十类、史部十三类、子部十八类、集部四类,共四十五类。(袁本《前志》分四十三类。)书首有总序,每部之前有大序称“总论”,二十五个类目前有小序。(袁本《前志》九个类目前有小序。)小序未标明,置该类第一部书的题要中。每类之内,各书大体依时代先后编次。史部立史评类,衢本集部立文说类,具有开创的意义。两个版本系统,历元、明两代,虽流传不坠,但未重刻过。清康熙六十一年(1722),陈师曾重刻袁本。嘉庆二十四年(1819),汪士钟重刻衢本。光绪十一年(1885),王先谦以汪士钟重刻衢本为底本,校以陈师曾重刻袁本之抄本等,成一合校本。《四库全书》所收两江总督采进本,属袁本系统。民国年间,南宋淳珰袁州刊本在故宫博物院图书馆被发现,涵芬楼、四部丛刊三编、万有文库先后据以影印或缩印。1990年,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郡斋读书志校证》,以汪士钟所刊衢本为底,合校以涵芬楼影印南宋淳珰袁州刊本,并作内容的疏证和考订,又附以赵希弁《读书附志》,是目前较完备的一个校点本。

猜你喜欢

  • 残本古名家杂剧

    五卷。不著编者姓名。此书为元、明人的杂剧选集,仅存杂剧五种。其一为元张寿卿所撰《谢金莲红梨花》;其二未著撰人,为《李云英风送梧桐叶》,其三为元关汉卿所撰《钱大尹宠谢天香》;其四为明程士廉所撰《帝妃春游

  • 太平总类

    见《太平御览》。

  • 诸经纪数

    十四卷。明徐鉴(详见《诸书考录》)撰。本书仿《小学绀珠》的体例。摘取十三经之中带数字的成语,以类相比次。自一至万数。其中有一句兼诸数者别称为垒数。各标本语,引上下文及注疏附于词语之下。

  • 四书考辑要

    二十卷。清陈宏谋辑。陈宏谋字汝咨,号榕门,广西临桂(今广西临桂)人。官至东阁大学士兼工部尚书,致仕加太子太傅,谥文恭。是书系其长孙兰助其完成,先将坊间四书旧本详加参核,辑其要略,增以注释,有疑异者伸以

  • 易经辑说

    五卷。清徐通久撰。徐通九号抱真。杭州人。道光间为陕西中部县知县。其易学素无师承,自学之余,著成此书。书中以朱熹的《周易本义》为主线,凡是本义所取篇目及图注全部移录,之后杂采程颐、邵雍、周敦颐之说,相互

  • 读易汉学私记

    一卷。清陈寿熊撰。惠栋曾著《易汉学》,论述汉儒说易源流,但作者认为惠氏著作于汉学源流方面虽略具规模,但考证实疏。于是作此书以补正之。比如惠氏认为朱子解释《周易参同契》中的“二用”即用九用六是错误的,而

  • 旧馆坛碑考

    一卷。清翁大年撰。翁大年,详见《陶斋金石文字跋尾》条。旧馆坛碑为梁上清真人许穆之碑,碑文为陶宏景所撰。碑在茅山玉晨观(见刘大彬《茅山志》)。嘉靖年间玉晨观毁于火,拓本亦少流传。翁大年所得系潘耒旧藏,顾

  • 乐府广序

    三十卷。清朱嘉徵编。嘉徵字岷左,别号止溪圃人,海宁(今浙江杭州)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入清后官徽州推官。有《止溪诗文集》、《乐府广序》。本书为乐府诗总集,共三十卷。集中远取汉魏乐府及诗分为

  • 元书

    一百零二卷。清曾廉(1857-?)撰。廉字伯隅,湖南黔阳人。光绪举人。曾在家乡办爱莲书院。政治上反对戊戌变法。此书以《元史新编》为蓝本,讲究所谓“春秋之义”,认为文义可以错而歧,是非不可曲而淆。计本纪

  • 养生杂纂

    二十二卷、附《养生月览》二卷。宋周守忠(生卒年不详)编辑。周守忠号松庵,生平事迹不详。平生注重养生,特搜集有关养生宜忌等事,按月编录成书,取名为《养生月览》。后在此基础上广为搜录,撰成《养生杂纂》,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