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郑氏古文尚书

郑氏古文尚书

十一卷。汉郑玄(127-200年)注,宋王应麟(1223-1296年)辑,清李调元(1734-1802年)补正。郑玄字康成,北海高密(今属山东省)人,东汉时期著名的经学大师。世称“后郑”,以别于郑兴、郑众父子。郑玄初入太学学今文《易》和公羊学,后又师从张恭祖学《古文尚书》、《周礼》、《春秋左氏传》等,最后从马融习古文经。郑玄一生著述颇丰,他说经往往以古文经说为主,兼采今文经说,遍注群经,为两汉经学的集大成者,号称郑学。今《十三经注疏》中之《毛诗》、“三礼”注皆取郑注。郑玄另注有《周易》、《论语》、《尚书》和纬书;又撰有《发墨守》、《箴膏盲》、《起废疾》等以反驳何休;他还有《六艺论》、《驳五经异义》等,均佚。其所注之《古文尚书》,宋王应麟有辑本,称《郑氏古文尚书》,清李调元又为之补正。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先世居浚仪(今河南省开封市),后迁居庆元(路治今浙江省宁波市),南宋学者,淳璠进士,官礼部尚书兼给事中。王氏对经史百家、天文地理等都很有研究。他熟悉历代掌故、制度,长于考证,撰有《困学纪闻》、《玉海》、《诗考》、《诗地理考》、《汉书艺文志考证》、《玉堂类稿》、《澡宁集》等多种著作。李调元字羹堂、赞庵、鹤洲,号雨村、童山蠢翁,罗江(今四川省德阳县)人,清代戏曲理论家、文学家,乾隆进士,曾任广东学政,著有《雨村曲话》、《雨村剧话》、《童山全集》,辑有《全五代诗》、民歌集《粤风》等。郑玄所注《尚书》,《中经簿》以及《隋志》并作九卷。《北史·儒林传序》称,南北章句,好尚互有不同,江左《尚书》则孔安国,河洛《尚书》则郑康成。而《隋志》又称,至隋则孔、郑并行,而郑氏甚微。《新唐书》与《旧唐书》所录书目,犹存郑注《尚书》,《宋志》始无,可知郑氏注本当佚于北宋时期。南宋时期,王应麟辑录了已经散佚的郑注《尚书》,但王氏辑本颇多遗漏,而且其中有不少舛错。清李调元《补正》本皆为之一一订正,并整理为十一卷。本书卷首有李调元自序,卷一至三为《虞书》、《夏书》,卷四《商书》,卷五至十《周书》,卷十一为《书序》。李调元补正之后,影响渐大,其后山东孔广林就根据本书,另取经疏史注及《水经注》诸书,重新整理为十卷,名为《尚书郑注》。王鸣盛、孙星衍等人为《尚书》所作之注本,皆依据本书。本书有函海本刊行于世。

猜你喜欢

  • 明一统志

    九十卷。李贤等奉敕撰。李贤(1408-1466),字原德,明初邓州(今河南邓县)人。举乡试第一,宣德八年(1433)进士。英宗复位后,进为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入直文渊阁,与徐有贞同预机务。宪宗即位,

  • 张康侯诗草

    十一卷。清张晋(约1666年前后在世)撰。张晋,字康侯,狄道(今甘肃临洮)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九年(1652)进士。任丹徒县知县。著有《张康侯诗草》。是集凡十一卷。其中第一卷为《黍谷吟》,第二卷为《

  • 聂氏经学丛书

    八种,十七卷。清聂镐敏(生卒年不详)撰。聂镐敏字京圃,衡山(今属湖南省)人,嘉庆年间进士,提督安徽学政,官浙州知府。学术上尊崇程朱之学。是书所收有经学著作五种,如《易理象数合解》二卷,认为象数由理而生

  • 音韵学丛书三十二种

    一百二十三卷。严式诲编。严式诲,生卒年与事迹均不详。陕西渭南人。这套丛书首列传为司马光撰《切韵指掌图》。书分二十图,在制作体制上它与较早的《韵镜》、《七音略》、《四声等子》都不尽相同。它对了解宋代语音

  • 普陀山志

    二十卷。清许琰撰。许琰字瑶洲,福建同安人。赐进士出身。曾任壬子科顺天乡试同考官。普陀山,又名补陀、补陀罗迦山。后者为梵名也。其山在浙江定海县之东。距县百余里,孤峙海中。蜿蜒绵亘,纵横各十余里。梵书补陀

  • 三通政典

    不著撰人姓名。亦不著书名。江苏采进遗书目录,题曰《三通政典》,亦不知什么原因。其书皆场屋策料,每题为论一篇。篇末或曰为圣明献,为执事献。书中称明世宗为“今上”。叙无锡山川人物曰:愚也幸生于斯。可见本书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

    《方言》之全称,详见“方言”。

  • 五代春秋

    二卷。宋尹洙(1001-1047)撰。洙字师鲁,北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东)人。世称河南先生。官至起居舍人,直龙图阁,后因故被贬。其人博学多识,精于《春秋》,提倡简古文风。有《河南先生文集》、《五代春秋

  • 好逑传

    四卷十八回。又名《侠义风月传》。题“名教中人编次”、“游方外客批评”。作者真实姓名及生平不详,应是清初时人。因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三十一回提到此书,夏敬渠乃康熙、乾隆年间人,可推知此书在夏著《野叟曝言

  • 武夷山诗集

    二卷。不著编者姓名。前有总录一篇,记述武夷山之得名及历代兴建封号之事。后有杂录诗二卷,皆为游人题咏之作。唐代唯有李商隐一首,其余皆宋元人之作。卷首有顺帝至元三年(1337)旧序,称万年宫提拳张一村携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