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道古堂全集

道古堂全集

文集四十八卷。诗集二十六卷。清杭世骏(1696-1773)撰。世骏,字大宗,号堇浦,晚年自号秦亭老民。仁和(今杭州)人。清学者,雍正元年(1723)举人,乾隆元年(1736)举博学鸿词科,授编修。因主张“朝廷用人,宜泯满汉之见”,罢归。晚年主讲粤东、扬州书院。学识渊博,长于史学及小学。曾受命校勘《十三经》、《二十四史》。著有《诸史然疑》、《江志补注》、《续方言》等。是全集分文集、诗集、集外文、集外诗。另有轶事。文集内容:卷一至卷二,御试赋等六篇;卷三,颂三篇;卷四至卷十七,序一百六十六篇;卷十八至卷十九,记二十三篇;卷二十至二十一,书十七篇;卷二十二,论十一篇;卷二十三,议、解八篇;卷二十四,说、表、解等九篇;卷二十五,考、铭、箴等二十篇;卷二十六至卷二十七,跋三十六篇;卷二十八,文后、题解等十七篇;卷二十九至卷三十六,傅三十一篇;卷三十七,事、议、祭等八篇;卷三十八,行状六篇;卷三十九,碑铭五篇;卷四十至卷四十四,墓志铭三十三篇;卷四十五,墓表九篇;卷四十六,墓志铭、墓表九篇;卷四十七,墓碣、厝志九篇;卷四十八,圹铭、墓砖、塔铭九篇。诗集为古今体诗集,其内容:卷一至卷二,《橙花馆集》;卷三,《过春集》;卷四,《补史亭剩稿》;卷五,《闽行杂录》;卷六,《赴召集》;卷七至卷十,《翰苑集》;卷十一至十二,《归耕集》;卷十三,《寄巢集》;卷十四,《修川集》,卷十五,《桔堂集》;卷十六至卷二十,《岭南集》;卷二十一,《间居集》;卷二十二至卷二十四,《韩江集》;卷二十五至卷二十六,《送老集》。集外文,内容:赋、考、记、序等十八篇;集外诗内容:《梅花百咏》、《兰溪城下宿汪启叔寓馆》等一百二十六首。轶事内容:《高大父鱼亭公》、《王述庵先生》等二十二则。是书传世者有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四十一年(1776)两次刻诗集二十六卷本,光绪十四年(1888)汪氏振绮堂重刻本(为足本),民国扫叶山房石印文集四十六卷、诗集二十六卷本。

猜你喜欢

  • 吴孙子兵法

    见《孙子》。

  • 春秋摘微

    一卷。唐卢仝(795?-835)撰,清李邦黻辑。卢仝,号玉川子,范阳(今北京西南)人,唐代诗人。家贫好著书,初隐少室山,不求仕进,征谏议大夫,不应。曾作《月烛》诗,讥讽当时宦官,韩愈称其工。甘露之变,

  • 读墨子札记

    二卷。清陶鸿庆(1859-1918)撰。鸿庆字癯石,号艮斋,江苏盐城人。早年屡应进士不第,便绝意仕途,曾在本县担任教育会、自治会会长等职。他一生勤奋,著有《读诸子札记》二十五卷、《读礼志疑》五卷、《左

  • 宝制堂集

    二卷。明刘节(约1520前后在世)撰。刘节,字介夫,号梅国,大庾(今江西大余县)人。生平详见《梅国集》。此集系刘节官副都御史时由其子刘鲁掇拾其杂稿而成。编前有林庭、吕楠、方豪所作之篇序,皆称此集题为《

  • 尔雅直音

    ①二卷。清孙偘撰,偘字步陶,江苏高邮县人。是编列陆德明《音义序》于卷首,次为例言,附以乾隆乙卯(1795年)自识,次为总目。正文析《释诂》至《释乐》为上卷,《释天》至《释畜》为下卷。此编为便初学,不注

  • 崇祯十二年陕西乡试

    一册。编者不详。此科监临官为王倓,考试官为熊文举、李仲熊,中式举人为邢应斗、王公选等。现有明崇祯年刻本。

  • 榴龛随笔

    清陈寅清撰。陈演清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见《庄氏史案》。

  • 士纬

    一卷。三国时吴姚信(生卒年不详)撰。关于姚信的生平事迹,文献记载甚略,知其为名家,另有《周易注》一书。收录在《续修四库全书提要》经要部类中。据《隋书·经籍志》载:“梁有《士纬新书》十卷,又姚氏《新书》

  • 古书疑义举例

    七卷。清俞樾(1821-1907)撰。俞樾字荫甫,浙江德清(今属浙江省北部)人。道光进士,官至河南学政。晚清著名学者,著有《上海县志》、《春在堂全书》、《镇海县志》、《射雕馆集》、《群经平议》等书。此

  • 证治要诀

    十二卷。明戴原礼(详见《推求师意》)撰。此书以“要诀”为名,义在简明,约成书于正统六年(1441),又名《秘传证治要诀》。全书分十二门,分别为:诸中、诸伤、诸气、诸血、诸痛、诸嗽、寒热、大小腑、虚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