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德遗书所见录十八种
七十二卷。清孔广林(详见《孔氏说经五种》)辑。汉代经学,首推郑玄。玄学问渊博,博通群书。潜心经籍注释,兼采今古文,融会各家之说,为西汉传注家中最有权威者,世称“郑学”。所著《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皆列入《十三经注疏》。另注《周易》、《尚书》、《论语》和纬书,又作《发墨守》、《针膏肓》、《起废疾》、《六艺论》、《驳五经异义》等书,均佚。撰著之多,在先秦学者中可谓无与伦比。不过,郑氏之书在唐代仍有流传,当时孔颖达的《五经正义》,杜佑的《通典》对郑氏征引较多。历经五代战乱,加之宋人之经学一反汉唐训诂义疏的传统,抛开传注,直接从经文中寻求义理,出现了所谓理学。理学的出现,使东汉以来的古文经学暂告衰歇。因此郑玄之书散佚较多。南宋著名学者王应麟,博学多识,“于散佚之余,搜罗放失”,“笃志遗经,研心古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语),集郑玄佚文,著《周易郑康成注》一卷,刻入《玉海》之中。王氏另外辑录的郑玄《尚书注》、《驳异义》、《针膏肓》、《发墨守》、《释废疾》、《郑志》六种,未刻入《玉海》中。清吴派经学奠基人惠栋撰《九经古义》一书,收录汉儒经义,其中也辑录了郑玄释经之说。只要将惠氏《九经古义》与王应麟所辑之郑玄《尚书注》六种相对照,便知这六种不是出自王氏之手。这大概也是王氏不将郑玄六种书刻入《玉海》之中的缘故。清孔广林用数十年的功夫,从经典古籍中考求佚文,编辑郑玄著述,于嘉庆甲子年(1804年)辑《易注》、《书注》、《驳异》、《针膏肓》、《发墨守》、《释废疾》、《郑志》等书,定名为《北海经学七录》。自此,日积月累,先后又得郑玄之书18种,汇为一集,题名为《通德遗书所见录》。此书可谓“郑学”之集大成,它的刊刻开辑录郑学之先河。目录:第一册,汉郑玄撰、清孔广林辑《六艺论》一卷,汉郑玄撰、清孔广林辑《周易注》十二卷,汉郑玄撰、清孔广林辑《尚书注》十卷。第二册,汉郑玄撰、清孔广林辑《尚书中侯注》六卷,汉郑玄撰、清孔广林辑《尚书大传注》四卷,汉郑玄撰、清孔广林辑《毛诗谱》一卷,汉郑玄撰、清孔广林辑《三礼目录》一卷,汉郑玄撰,清孔广林辑《答临孝存周礼难》一卷,汉郑玄撰、清孔广林辑《鲁礼禘祫义》一卷,汉郑玄撰、清孔广林辑《丧服变除》一卷。第三册,汉郑玄撰、清孔广林辑《针左氏膏肓》一卷,汉郑玄撰、清孔广林辑《发公羊墨守》一卷,汉郑玄撰、清孔广林辑《释穀梁废疾》一卷,汉郑玄撰、清孔广林辑《论语注》十卷,汉郑玄撰、清孔广林辑《论语篇目弟子》一卷、汉郑玄撰、清孔广林辑《驳五经异义》十卷。第四册,魏郑小同撰、清孔广林辑《郑志》八卷,汉郑玄解、清孔广林辑《孝经注》一卷,清孔广林撰辑《叙录》一卷。第五册,清孔广林撰《周官臆测》六卷叙录一卷。第六至七册,清孔广林撰《仪礼臆测》十七卷叙录一卷。第八册,清孔广林撰《吉凶服名用篇》八卷叙录一卷。第九册,清孔广林撰《禘祫觽解篇》一卷。第十册,清孔广林撰《明堂亿叙指》一卷。第十一册,汉郑玄注、清孔广林辑附《仪礼士冠礼笺未竟稿》一卷。有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山东书局刻本行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