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通天台

通天台

清吴伟业撰。其生平见《梅村集》条。此剧写主人公梁朝尚书沈炯自梁亡后,身遭离乱,失路异乡,旅居长安,忧愁不堪。一天,带着小僮来到长安郊外荒凉之地,偶至汉武帝通天台遗迹。观之不禁生古今兴亡之感,恣情痛哭于天台下。久之,使僮沽酒,乃执笔草一奏文,奉武帝之灵。既而醉眠,梦武帝读其奏文,爱其才,欲起用之。沈炯固辞。于是武帝为之设宴饯别,令宫女丽娟出歌,沈炯听之,益增悲哀。帝遂送之函谷关外。沈炯醒来,身在通天台下一酒店中。此剧曲文富有诗情,其发亡国之痛,尤多真情实意。但剧本情节缺少曲折,起伏简单,缺乏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但作者借前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垒块,以情动人,寓意深刻。有《杂剧新编三十四种》本、《暖红室汇刻》本,《古本戏曲丛刊》二集据后者影印。

猜你喜欢

  • 四书考异

    ① 一卷。清王夫之(1619-1692)撰。夫之字而农,号姜斋,衡阳(今属湖南)人。清著名思想家、学者,著有《读通鉴论》、《宋论》、《周易外传》、《尚书引义》、《读四书大全说》等。是书以许慎所引《古文

  • 春秋穀梁传音训

    不分卷。清杨国祯(详见《易经音训》)撰。杨国桢鉴于群经烦多,初学者已难以遍读,再加上各家注疏,更使学者望洋兴叹,于是对各经略加音训,作为初学者课读之本。此书是他所作《十一经音训》中的一种。分为上下二册

  • 吾好遗稿

    一卷。清章静宜(约1671年前后在世)撰。章静宜,字湘御,吴县(今属江苏苏州)人。生卒年均不详。顺治中,为诸生。从学于宋实颖,与吴伟业酬唱。著有《吾好遗稿》。是集收诗三百余首。前列近体诗,后为古体诗。

  • 麟经指南

    一卷。退修庵撰。退修庵,当为元末明初人,生平事迹不详。前有自序,称自幼习经,以举进士为业。兵火之后,因闲暇,就“条分大意,立题命意”,并引先儒破题。该书从《春秋》中拟定一些题目,并作出破题,供土子科举

  • 九疑山志

    ①四卷。清詹惟圣撰。詹惟圣,浙江人,康熙元年(1662)由江华县令调任宁远县知县。九疑山旧无志。明万历间邑令蒋镇始创之,历三月而成书。詹惟圣以其书过于简略,因于任宁远知县次年(1663)撰成此书。《九

  • 铁庄集

    十一卷。清陆楣(1649-1720)撰。陆楣,原名子任,字紫宸,号铁庄,江苏无锡人,世代躬耕,家贫力学,无师承授受,读书于鸡栖猪栏之旁,后以文见知于朱孝廉,遂名动公卿间。楣终生不仕,不以时文为业,而时

  • 栗庵遗稿

    二卷。明郑环(1422-1482)撰。郑环,字瑶夫,号栗庵,仁和(今浙江杭州市)人。明天顺四年(1460)进士,累官至太常寺少卿。著有《栗庵遗稿》。据集中郑环之子郑孟绳跋,可知此稿原本十卷,因不慎而毁

  • 新登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民国徐士瀛修,张子荣、史锡永纂。徐士瀛字卓群,天台(在今浙江)人,拔贡。张子荣字华堂,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人。史锡永字子年,万县(在今四川省)人。《新登县志》民国八年(1919)修,

  • 杨氏塾训

    六卷。明杨兆坊(生卒年不详)撰。杨兆坊,字思说,杭州(今地名同)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六卷,分门编次,自居家至交友、服官,每类各引经史成语以为法式。盖为家塾童蒙之训。

  • 解字小记

    一卷。清程瑶田撰。是编刊洪印绶跋文一篇及文章十一篇:一《读书必先解字举略》、二《字林考逸书后》、三《看篆楼印谱序》、四《说文引经异同序》、五《说文统系图跋》、六《秀采采三字义说》、七《果蠃通义说》、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