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辽史

辽史

一百一十六卷。元脱脱(详见前条)等撰修。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诏修辽、金、宋三史,脱脱为总裁。《辽史》由脱脱领衔编修,具体由廉惠山海牙、王沂、徐昺、陈绎曾四人分撰。至正三年四月开始撰写,次年三月完成,前后仅用了十一个月。主要取材于辽朝耶律俨的《实录》和金朝陈大任的《辽史》,兼采《资治通鉴》及前朝各史《契丹传》等,辽天祚帝纪及有关列传部分多采用《契丹国志》。凡本纪三十卷,志二十二卷,表八卷,列传四十五卷,国语解一卷。记载耶律阿保机任契丹部落“夷离堇”之时(907),至辽天祚帝保大五年(1125),宋、金联合灭辽止共200多年的辽代历史,是研究辽史最基本的史料。《辽史》成书仓促,利用史料范围比较狭窄,缺点颇多。主要表现一是过于简略。二百多年的历史,只有列传百余篇,有很多脱漏。如辽朝是契丹族建立的王朝,对契丹族的发展,《辽史》没有专门记载,本纪开章就讲太祖,只是在末尾简单地追溯了一下契丹族的历史,根本不能反映契丹族发展的全貌。没有专门篇章记叙立国88年的西辽历史,只是在天祚帝本纪后附上了耶律大石的事迹。再如辽自建国后,几次更改国号,辽太祖建国时称契丹,辽太宗改为辽,圣宗时又改为契丹,道宗时复又称辽,对此,“《辽史》皆没而不书”。(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83,《辽史·圣宗纪》)其次是错误很多。如书中道宗有“寿隆”年号,出存辽代碑刻和钱币都作“寿昌”,“隆”字犯圣宗讳,所以《辽史》作“寿隆”是错误的。(钱大昕《廿二史考异》卷83)《辽史》疏漏、错讹虽多,但由于辽、金两朝修撰的《实录》和《辽史》均已失传,辽代其他史料也较少,比较系统而完整地记载辽代历史的纪传体史书,只有这部《辽史》,因而显得重要。《辽史》成书后,正至五年(1345)与《金史》同时在江浙、江西行省刻印。现通行的百衲本《辽史》,以元刊本为底本,但这个元刊本错讹亦多。1974年中华书局出版的点校本,以百衲本为底本,吸取其他版本和前人校勘《辽史》的成果,是目前比较好的本子。有关增补、校注《辽史》的著述有清人厉鹗的《辽史拾遗》、杨复吉的《辽史拾遗补》,今人冯家的《辽史源流考及辽史补校》、罗继祖的《辽史校勘记》等,可参考。

猜你喜欢

  • 嵩阳集

    无卷数。明刘绘(1505-1573)撰。刘绘,字子素,一字少质,光州(今河南潢川县)人。嘉靖十四年(1535)进士。官至重庆知府。刘绘工诗文,好击剑,能挽六石弓。著有《嵩阳集》。是集以赋、诗、书、疏,

  • 千山诗集

    二十卷。明释函可(1610-1695)撰著。函可禅师,字祖心,号剩人,俗名韩宗。广东博罗人。明末诸生,明礼部尚书韩日缵长子,弱冠名闻海内,29岁出家为僧,35岁到南京请藏经,逢清兵渡江,弘光朝灭亡,函

  • 咸丰朝筹办夷务始末

    八十卷。清贾祯等奉敕撰。是书起自道光三十年(1850年)正月,止于咸丰十一年(1861年)七月,首尾十二年。奉诏设馆纂而成书。是书编纂体例仿《道光朝筹办夷务始末》,凡“上谕、廷寄以及京外臣工之奏折,各

  • 律吕新书笺义

    二卷。附《八音考略》一卷。清罗登选(生卒年不详)撰。罗登选衡山(今属湖南)人。是书取用蔡元定《律吕新书》并为之作注释,书中所引推步算术之类,尤为牵强附会。书末附有《八音考》一卷,也无甚创见。是书于《四

  • 艺林累百

    八卷。明李绍文(生卒年不详)撰。李绍文字节之。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此书成于天启三年。本书的体例,采摭故实,不分门类,不注出处,以数目为标题。自一至百,故名曰“累百”。

  • 莝录

    三卷。著者生卒年仕履均不详。《莝录》是一部杂品之作,此书卷首抄自袁陶斋的著书,但不知陶斋是何人,也无从考据。全书所载十一类,包括文房通用到养育禽兽,每类都记载其篇名,又参与著者一些新的看法。书中内容繁

  • 西藏全图附说

    不分卷,清嵇志文纂。嵇志文(?——1896)字庚楼,浙江德清县人。由监生报捐从九品,指分四川,洊保候补知县。光绪元年(1875)加捐同知衔接管拉里粮务,随后调裹塘。光绪十二年(1886)驻藏大臣文硕奏

  • 六帖补

    二十卷。宋杨伯岩(生卒年不详)撰。杨伯岩字彦思,号泳斋。代郡(今山西大同)人。淳祐年以工部郎官衢州。著有《九经补韵》,此书考据精确。《六帖补》是增补白居易《六帖》,孔传《续六帖》所未载的内容。全书共分

  • 西征集

    无卷数 明林俊(1452-1527)撰。林俊,字待用,号见素,莆田(今属福建)人。成化十四年(1478)进士,累官至工部尚书。著有《见素文集》。林俊曾巡抚湖广,后改四川,平定蓝、鄢之乱。是集即俊平乱时

  • 泗州志

    十一卷。清叶兰纂修。即乾隆《重修泗州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