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

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

一卷。梁释智恺(535586)撰。智恺,俗姓曹,住杨都寺,受业于法泰,后依真谛三藏。于天嘉四年(563)翻译摄论,次年翻译俱舍,并作疏注经,共达上百卷。《起信论》,全称《大乘起信论》,印度马鸣著。梁真谛译,智恺笔受。该论是以如来藏为中心理论,为发起大乘信根而作的一部大乘佛法概要论书。此论内容分为五分:一因缘分,二立义分,三解释分,四修行信心分,五劝修利益分。于因缘分中,列有八种因缘。于立义分中,指明大乘的实质,一是法,即众生心,心能摄一切法。二是义,有体大,相大,用大三义,为诸菩萨所乘,故称名大乘。于解释分中,分三段详加注解。于信心分中解说起信,提出信真如,信佛、信法、信僧四种信心,修施、修戒、修忍、修进、修止观五种修行。在劝修利益分中,叙说闻此大乘法的利益功德。在以上五分中,第一因缘分又为此论的序分,第二、三、四三分又为此论的正宗分,第五劝修利益分又为此论的流通分。或又以此论最初归敬颂为序分,最后回向颂为流通分,全论五分为正宗分。智恺作《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就是依《起信论》所阐发的中心思想,即“清净法界之一心,立真如生灭二门之大义”,对此作出疏解。有关《大乘起信论》的注疏,除此而外,国内还有隋代昙延的《论疏》二卷(今存上卷),慧远的《义疏》二卷,法藏的《义记》五卷,《别记》一卷,宗密的《注疏》四卷,昙广的《略述》二卷(敦煌写本),《广释》若干卷,宋代子璇的《疏笔削记》二十卷,《科文》一卷,明代真界的《纂注》二卷,正远的《捷要》二卷,德清的《直解》二卷,《略疏》四卷,通润的《续疏》二卷,智旭的《裂纲疏》六卷,清代续法的《疏笔削记会阅》十卷,民国梁启超的《考证》一卷等。由于《大乘起信论》早已传入朝鲜和日本,故朝鲜和日本也多出此论注疏。《起信论一心二门大意》对执持、研习大乘教法具有很高参考价值。现有北京刻经处刻本。

猜你喜欢

  • 左传姓名考

    四卷。清高士奇(详见《春秋地名考略》)撰。此书意在与《春秋地名考略》联镳相辅而行,然而其体例庞杂不纯,似非出自一人之手。书中颠倒错乱、自相矛盾的地方,几至展卷即是,数不胜数。因此,《四库提要》认为此书

  • 书集传辑录纂注

    见《尚书辑录纂注》。

  • 黄州府志拾遗

    六卷,清沈致坚纂。沈志坚,字卓梧,湖北黄冈人,举人。夙好藏书,精于考证。曾著《三国地理志补》、《黄州府志证误》。其平时浏览古籍,凡有关黄州,考之旧志未采录者,辄自笔记,历数月而新志成。宣统二年(191

  • 怡志堂诗初稿

    八卷。清朱琦(1803-1861)撰,生平籍里见《怡志堂文初集》条。是诗稿首卷题为《新铙歌》。其后各卷无题,均以年为序。卷二为庚寅至辛卯,卷三为己亥至辛丑,卷四为壬寅至乙巳,卷五为丙午至丁未,卷六为丁

  • 易义致用说

    一卷。清秦东来撰。秦东来字旭堂。寿阳人。作者认为,专言理而最切于用者,当首推六十四卦之大象。因此书中于每卦之后都有一“以”字,即用的意思。使用这个用字的人,或者是先王大人,或者是后与士,而更多的是君子

  • 理性元雅

    六卷。明张廷玉撰。张廷玉字汝光。号石初。延安(今陕西延安)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官至工部郎中。此书为其所作琴谱。琴共四式,曲共百篇。有本调、正调、别调、指法、调法、研注等门。又有别谱鼓瑟之

  • 留留青

    六卷。明徐懋升(生卒年不详)撰。徐懋升,字玄举,钱塘(今浙江省杭县)人。徐懋升因田艺衡所作之《留青日札》,颇为驳杂,于是对其进行删节,去其繁芜,仅存六卷,因名之曰《留留青》。书前有乔时敏所著的《田子艺

  • 古学偶编

    一卷。旧本题潜山张絧撰。不著时代。考明代有吉水张絧,嘉靖二年进士,官河南巡抚,却非潜山人。书中自注有“本之御制《周易述义》”等语,知其应为清人。全书共分三编,一为《观物篇》,述《易》。一为《月令夏小正

  • 群忠录

    二卷。明唐龙(1477~1545)撰。唐龙,字虞佐,兰溪(今浙江省兰溪县)人,明正德年间(1506~1521)进士,官至吏部尚书,为官有德名,著有《易经大旨》等。《群忠录》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征伐陈友谅时

  • 质园诗集

    三十二卷。清商盘(1701-1767)撰。商盘字苍雨,号宝意,一作字宝意,号苍雨,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雍正八年(1730)进士。初任知县,后授翰林院编修,因需奉养双亲而求外补,改授同知,累官至云南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