赐余堂集
十四卷。明吴中行(约1585年前后在世)撰。吴中行,字子道,号复庵,江苏武进人。生卒不详。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编修时,与赵用贤等论张居正,廷杖削籍。后屡起屡废,卒不大显,终于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著有《赐余堂集》。此集为其子大理寺少卿亮所编。共十四卷。中行以鲠直称,词章不甚著于世。集中《植纲常》、《正朝廷》二疏,气节凛然,又不以词章论。有四库全书本。
十四卷。明吴中行(约1585年前后在世)撰。吴中行,字子道,号复庵,江苏武进人。生卒不详。隆庆五年(1571年)进士。官编修时,与赵用贤等论张居正,廷杖削籍。后屡起屡废,卒不大显,终于侍讲学士,掌南京翰林院事。著有《赐余堂集》。此集为其子大理寺少卿亮所编。共十四卷。中行以鲠直称,词章不甚著于世。集中《植纲常》、《正朝廷》二疏,气节凛然,又不以词章论。有四库全书本。
四卷。附孝经别录 四卷。清洪良品撰。洪良品于经笃信古文,著述有《古文尚书辨惑》、《古文孝经荟解》等。洪良品认为现行《古文孝经》鲍廷博刻本与班固所见同为真古文,胜于刘炫所传。因而是书专主鲍刻本,博引诸家
十七卷。清胡调元撰。胡调元,福建长汀县人。嘉庆举人。任安徽沪州知府、颖州知府。是书前有作者自叙编书原委,其卷一为名例,卷二为婚姻、卷三为仓库、卷四为课程、卷五为钱价、卷六为祭祀,卷七为盗贼,卷八为人命
一卷。三国魏刘桢(?-217)撰,清马国翰辑。刘桢,东汉末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字公干,东平(今属山东)人,为丞相曹操掾属。五言诗风格遒劲,语言质朴,在当时负有重名。有《刘公干集》。《隋书·经籍志》著
一卷。清代蒋曰豫辑。此书也是蒋侑石遗书之一。由于韩诗亡佚已久,采辑困难,往往费力寻来,经考证却并非韩诗。本书即多此例。书中《芣苢》一诗引《说文·系传通释》称“芣苢,木名,实似李”,这是王肃的说法,出自
三十二卷。《续稿》三卷。清冯煦(1843-1927)撰。冯煦,字梦华,号蒿庵,晚年自称蒿隐公,江苏丹徒(今镇江)人。光绪进士,授编修,官至知府、按察使、布政使、巡抚。任安徽巡抚间,上书清廷请用尊主庇民
三卷。明何乔新(生卒年不详)撰。何乔新著有《周礼集注》。此书乃私备对策之用。捃拾补掇,不足以言著书。
十四卷。明章焕(生卒年均不详)撰。章焕,字懋宪,嘉靖进士。官至总督南京仓储副都御史,当时以赴任迟延,言者劾其怠慢君命,而降职并调到广东做官。抚治郧阳及襄阳。政事文章均为当时推重。著有《华阳漫稿》。是集
三卷。题“罗浮散客鉴定”,罗浮散客又有小说《贪欣误》六回,其真实姓名及生平无考。据书中内容判断,作者是明末人,书成于明天启年间。《天凑巧》或误作《天然巧》,拟话本小说集,每卷演一回故事,共三个故事。第
三卷。题“蓬道人戏编”,据考,作者为杨恩寿。杨恩寿(1834-1891)字鹤俦,号鹏海、蓬道人,湖南长沙人,晚清戏曲家,著有传奇集《坦园六种曲》,戏曲论著《词余丛话》、《续词余丛话》等。该书为笔记,所
六卷。清末张卫邦辑。卫邦字佛颠,湖南益阳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布衣。此书卷首有王德基撰墓志铭。全书言《周易》二卷,《尚书》《诗经》《春秋》《礼记》各一卷。《周易》之上卷,全录《日知录》说;下卷,全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