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

二百九十四卷 北宋司马光等撰。又考异、目录三十卷。是北宋时代修成的一部编年体通史,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下迄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司马光之外,参加编写的主要有刘恕、范祖禹和刘攽等。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人。仁宗时中进士,任天章阁待制兼侍讲知谏院,神宗任命他做枢密副使,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坚辞不就。于熙宁三年(1070)出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次年至洛阳,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他由洛入京,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数月病死。他的著作除《资治通鉴》外,还有《稽古录》和文集等。关于编写《资治通鉴》的目的,司马光曾直言不讳地表示,是要“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这就是说,作者企图通过叙述历史上的“国家盛衰”、“生民休戚”,来总结统治经验,为巩固当时的封建政权服务。因此,这部书受到宋神宗的赏识,认为它“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给它定名为《资治通鉴》,并亲自为之作序。此书编撰过程很长,历时十九年之久。最初司马光写成战国至秦二世八卷,名为《通志》,进于宋英宗。英宗治平二年(1065)另说三年(1066),奉命设书局继续编撰,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始成。在开始的五年中,司马光等人在都城开封编写了周、秦、汉、魏部分,之后又在洛阳花了十四年时间完成了西晋至后周十二朝的历史。它搜集的史料相当丰富,除十七史以外,尚有野史、传状、文集、谱录等三百余种。参加编撰的刘攽、刘恕、范祖禹等,各就所长,分段负责,先排比材料为“丛目”,再编成“长编”,然后由司马光总其成,删改定稿,因而在史料的整理、剪裁、排比和史实的考订方面,下过一番功夫。遇到史料记载的重要异同,还在《考异》中作了考证。至于《考异》中引用的书,有不少现已失传,它保存了这些佚书的部分记载。本书从内容上以政治、军事为主,但也记载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故此书一经刊行于世,就受到历代统治者的重视。注释有宋末元初人胡三省的《资治通鉴音注》。标点本以清朝胡克家翻刻的元刊胡三省注本为底本,此本有胡注,并将原来单行的司马光的《考异》附在正文之下,读起来较为方便。章钰曾用胡刻《通鉴》为底本,校勘过宋刊本《通鉴》九种(章钰简称为十二行本,甲、乙十五行本,十四行本,甲、乙十六行本,甲、乙十一行本,傅校北宋本),并参考明刊本《通鉴》一种(即孔天胤本,章钰简称为孔本)及熊罗宿《胡刻资治通鉴校字记》等书,写成《胡刻通鉴正文校本宋记》三十卷。另外,清严衍著《资治通鉴补正》,对《通鉴》拾遗补缺,刊正错误,大有裨益。

猜你喜欢

  • 江峰漫稿

    十二卷。明吕高(1505-1557)撰。吕高字山甫,又字思抑,号江峰。丹徒(今属江苏)人。嘉靖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兵部郎中,升为山东提学副使,后转为太仆少卿,以大计罢官。山甫通经史、工诗文,与唐顺之、

  • 兰曹读史日记

    四卷,明熊尚文撰。熊尚文,生卒年不详。字益中,丰城(今江西省丰城县南)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举进士,官至工部右侍郎;《兰曹读史日记》一书是他从各史书、传记中摘录旧文,上起唐尧,下迄元代,对其中诸

  • 石屋诗钞

    八卷。补钞一卷。清魏麐徵(约1682年前后在世)撰。魏麐徵,字苍石,江苏溧阳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六年(1667)进士,官至邵武府知府。此集第一卷与第八卷与其他六卷排目不同,其总题为《杂诗》。其他六卷分

  • 榕园词韵

    一卷。清吴宁撰。宁字子安,浙江安盐人。是书所以订补沈去矜词韵之作,而上去分列,不统乎平入。分三十五韵部:(一)平声东冬钟;(二)平声江阳唐;(三)平声支脂之微齐灰;(四)平声鱼虞模;(五)平声佳皆咍;

  • 武夷杂记

    一卷。明吴栻撰。武夷山,位福建省崇安县境内。此篇文字颇喜好新颖,未尽稳惬。如书中载:凡山不峻不怪,而武夷峻,不断不奇,而武夷断。多连则庸,多平则腐,武夷无庸腐态,似千螺万髻,含晓日,皆带金末碧,以待云

  • 才人福传奇

    二卷。清沈起凤撰。其生平见《报恩缘传奇》条。本剧写张幼于放诞不羁,与苏州名妓李灵云狎,有终身约,居李家,开一店,出招牌曰:“百病不医,专医诗病。”一日唐寅、祝允明来访,谈及佳人,唐称道其伯母婿沈道宗之

  • 永平府志

    ①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李奉翰、顾学潮修,王金英纂。李奉翰,字香林,奉天正蓝旗汉军人。监生,乾隆三十七年(1772)任永平知府。后升江南松太道。顾学潮,字小韩,江苏元和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副贡。

  • 郭东山文集

    七卷。《诗集》二卷。明郭文周(约1556前后在世)撰。郭文周,字景复,号东山,福建福安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历中书舍人,改官监察御史,巡按广东,擢顺天府丞。因忤严嵩致仕归。著有

  • 毛诗注疏校勘记校字补

    一卷。清茆泮林(?——1845在世)撰。泮林字雩水,室名梅瑞轩,江苏高邮(今江苏省高邮县)人。潜心经史,专力著述,著作有《周礼注疏校勘记校字补》、《三礼纪义附录》、《吕氏春秋补校》等多种。此书为清王士

  • 三代金文著录表

    八卷。罗福颐撰。罗福颐,详见《印谱考》条。本书的旧名为《国朝金文著录》,系王国维所著,专录清代著录金文之书而成,共录四千二百九十五器。其书成于1914年。1927年王国维自尽后,罗福颐又就其表添入《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