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平文集
五卷。明李中(1478-1542)撰。李中,字子庸,江西吉水人。正德九年(进士。官至总督南京粮储、都察院副都御使。谥庄介。此集为其门人罗洪先所编。李中居里名“谷平”,故学者称其“谷平先生”。此集共疏二十八篇、日录三百九十六篇、书问三十三篇、诗文一百六十五首。大抵讲学者为多。四库已存目。
五卷。明李中(1478-1542)撰。李中,字子庸,江西吉水人。正德九年(进士。官至总督南京粮储、都察院副都御使。谥庄介。此集为其门人罗洪先所编。李中居里名“谷平”,故学者称其“谷平先生”。此集共疏二十八篇、日录三百九十六篇、书问三十三篇、诗文一百六十五首。大抵讲学者为多。四库已存目。
二卷。清朱元英撰。元英字师晦,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康熙四十八年(1109)进士。此书体例上模仿宋吕祖谦《东莱左氏博议》,摘录《左传》史事一百一十条,作者对其加以考订,又与吕氏《博议》之旨在发明经义有
十六卷。清沈继贤、常大升同纂。沈继贤,详见雍正《重修太原县志》。常大升曾充训导。考岚县志,始于明万历十六年,谈应春草创粗备,仅为八卷,康熙十二年间,邑令杨于鼎续修,不果,直至继贤掌斯邑之第二年,重修志
四卷。清陈乔枞撰。陈乔枞字朴园,福建闽县(今闽侯)人,其父陈寿祺亦是经学家,陈乔枞传其父辑佚之学,续成《今文尚书经说考》、《齐鲁韩三家诗遗说考》等,辑撰各书,收入《小琅嬛馆丛书》,又名《左海续集》。陈
一卷,南宋赵希弁撰。赵希弁,生卒不详,字君锡,袁州(今江西宜春)人,宋太祖九世孙。南宋宁宗、理宗之交,江西漕贡进士,秘书省校勘。据其家三世藏书,择《郡斋读书志》四卷本所未著录者,仿其体例,撰成该书,以
十八卷,首一卷。清杨芊纂修,张登高续纂修。杨芊,曾任易州知州。张登高,字见远,江西鄱阳人。乾隆六年(1741),杨芊任易州知州,四处搜寻史料,成志稿一部。乾隆九年(1744)张登高任易州知州后,继续纂
四卷。明赵民献(生卒年不详)编。赵民献为云南人,其生平事迹不详。此书刻于崇祯初年,康熙中交河王琯官迤西道时从赵民献的子孙手里得到这本书,但已残缺失次,王琯便增损其文,后于任湖广学政时令胡之太刊之。王琯
二十八卷。清陆锡璞辑。锡璞龙川(今广东省龙川县)人。此书奉《诗经传说汇纂》与《诗义折中》为准绳。其自序云:学者案头所存,多系坊间浅俗解本,《集传》外,类无甚精义。其矜言博涉者,又徒趋汉学,曼衍支离,於
六卷。元陈栎(1252-1334)撰。栎字寿翁,晚号东阜老人,学者称定宇先生,河南新安(一说徽州休宁)人。宋元之后,隐居著书,至延璠元年(1314),年六十三时复出应试,中浙江乡试,因病未能参加会试,
二卷。清蒋超(详见《峨嵋山志》)撰。作者以自己的姓氏来命名所著之说。本书分门别类杂记作者的耳闻目见,亲身经历,并附认自己的看法,并并就某些问题发表议论。内容阐述鬼怪佛学,认为儒童菩萨合而化生儒家鼻祖孔
见《保生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