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读易通解

读易通解

十二卷。清丁叙忠撰。此书是作者对所著《读易初稿》的修正之作。仍宗宋代周、邵、程、朱诸儒之旧说,而对宋以前的古注多视而不见,故书中观点多受宋儒义理学说影响,误解比比皆是。比如在解释“龙战于野,其血玄黄”时,认为“阴极阳不得不起而争之,故为龙战于野,阴阳两份之象。”实际上,阴阳相须相求,及其相遇,则合居而非战争。这在两汉古注中说得很明白。而丁氏不从古注而从宋以后之俗说,与周易经旨大悖。有同治刊本。

猜你喜欢

  • 测海集

    六卷。清彭绍升(1740-1796)撰。彭绍升字允初,号尺木,又自号知归子。长洲(今江苏苏州)人。乾隆三十四年(1769)进士,选知县,不就。早年负志节,好读陆王诸书。后研读《大藏经》,绝欲素食,有出

  • 檀雪斋集

    四十卷。明胡敬辰(约1636年前后在世)撰。胡敬辰,字直卿,浙江余姚人。生卒年不详。天启二年(1622)进士。官至江西驿传道,终光禄寺录事。是集凡四十卷。以其所著诗赋杂文及官县令时谳牍共为一编。其文艰

  • 禹贡今释

    二卷。清芮曰松撰。芮曰松字次乔,安徽当涂人,生卒年不详,为清代后期学者。康熙年间,内阁学士蒋廷锡作《尚书地理今释》,其所释,为当时之地理。以后的地理沿革又发生了一些变化,如康熙时期,雍、梁二州的山川多

  • 花草蒙拾

    一卷。清王士正撰。王士正生卒年未详。著有《精华录》。花草者,谓花间草堂。蒙拾者,以为未及广为扬榷,且自愧童蒙,谦辞也。此为作者就读花间草堂时,随笔写记者,间亦及友朋之作。此书专门品评《花间集》与《草堂

  • 公羊春秋何氏解诂笺

    一卷。清刘逢禄(详见《尚书今古文集解》)撰。刘逢禄治《公羊春秋》,他认为何休生于古文经学盛行之日,能廓开众说,整齐传义,条理精密,于是作《春秋公羊经何氏释例》十卷,发挥何休《春秋公羊传解诂》的大义。他

  • 经义说略

    一卷。清刘宝树(1777-1839)撰。宝树字幼度,号鹤汀,江苏宝应(今宝应县)人。嘉庆十二年举人,历官赣榆训导,五河教谕,国子监典籍等职。刘履恂之子,刘宝楠之兄。宝树濡染家学,精研经训。一生虽好读书

  • 仪礼训解

    十七卷。清王士让撰。士让,福建安溪(今属福建)人,官至蕲州通判。书首有官献瑶、吴绂、张源义、张寿祺诸人序。张寿祺序称:“先生治《仪礼》故具稿,至是又益之,后六易稿,成,编曰《仪礼训解》”,足见王氏用力

  • 孝经注

    ① 一卷。明杨起元撰。杨起元字复所,广东归善(今广东惠阳)人。著述有《孝经注》一卷,《孝经引证》一卷等。是书删除章名,屏弃一切旧注,本着诚恳真挚的心情,表达浅显的道理,令人耳目一新。如注“至德”与“要

  • 芙蓉馆集

    二卷。明杨一葵(约1607年前后在世,)撰。杨一葵,字翘卿,福建漳浦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官至云南布政司。著有《芙蓉馆集》。是集凡诗一卷,,文一卷。其诗格颇清,文则多应酬之作。据

  • 尚书解诗经

    一卷。清范士增撰。是卷以《尚书》成句解《诗经》。如以“弗慎厥德虽悔可追”解“氓之蚩蚩”全旨,以“时谓淫风”解《采唐》全旨及《溱洧》全旨,以“君子在野,小人在位”解《伐檀》全旨,以“乃心罔不在王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