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类

说类

六十二卷。明叶向高(1559-1627)编,林茂槐增删。叶向高字进卿,号台山,福清(今属福建省)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授庶吉士,不久晋为翰林院编修,他屡次上书反对矿监、税使,不被神宗采纳。很快又被擢升为南京礼部右侍郎,寻改吏部。再次上书痛陈矿、税监之害,并请罢辽东税监高淮,仍不被采纳。万历三十五年(1607),叶向高升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当时,神宗在位日久,倦于政事,又宠幸郑贵妃,朝政多废弛,叶向高反复上书,对朝事有所救正。但终因自己的意见不能被完全采纳,气愤之下于万历四十二年(1614)辞职家居。天启元年(1621),被熹宗召还入朝,出为内阁首辅。据《明史·叶向高传》记载,“向高有裁断,善处大事。……为人光明忠厚,有德量,好扶植善类”,当时正是明末党争异常激烈时期,叶向高保全了不少被阉党迫害的文、武大臣,他还支持东林党,屡次与魏忠贤抗争,结果被阉党指为东林党魁,于天启四年(1624)被排挤去官。叶向高居家期间,潜心研究古籍,著有《说类》一书。此书摘抄唐宋说部文献,分类编排,在每一类下,又各分子目。在所摘抄的每一条的下边,详细注录了原书。所摘各条,均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典故,并附上详细的评语,体例通俗易懂。此书经林茂槐增删之后,于明末刊行于世。书首有叶向高自序,今已残缺。

猜你喜欢

  • 群经平议

    三十五卷。清俞樾撰。俞樾生平见“广雅释诂疏证拾遗”。在清末训诂之学衰微时期,能坚守壁垒,保持朴学作风,继续乾嘉大师余绪,作出贡献的学者,公推俞氏及孙诒让二公。俞氏著述宏富,总汇为《春在堂全书》,凡四百

  • 仪礼释注

    二卷。清丁晏(1794-1876)撰。丁晏字俭卿,一字柘堂,号石亭居士,江苏山阳县(今江苏省淮安市)人。道光举人,力主禁烟,曾参与镇压捻军起义。性嗜典籍,勤学不辍,生平笃好郑玄之学,对《诗笺》、《礼注

  • 米襄阳外纪

    十二卷。明范明泰撰。范明泰,字长康,嘉兴(今属浙江)人,生卒不详。万历二十八年(1600)举人。该书主要编录北宋书画家米芾遗事。米芾,字元章,号海岳外史。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米襄阳。该书分恩遇、颠

  • 泾野子内篇

    二十七卷。明吕楠(1479-1542)撰。吕楠字仲木,号泾野,高陵(今属陕西)人。正德三年(1508),进士第一名。授翰林编修。因忤宦官刘瑾,以病告归,瑾败,起为原官。嘉靖三年(1524),以议礼得罪

  • 稷香馆丛书八种

    二十七卷。吴瓯编。吴瓯,生卒年不详,字伊贤,辽宁省辽阳市人。研治文字训诂之学。吴氏荟萃清代名家考订《说文解字》的稿本八种,用原书影印,题名《稷香馆丛书》。《说文疑》十二卷,原为清藏书家丁丙(1832-

  • 梦占类考

    十三卷。明张凤翼(1527-1613)撰。张凤翼字伯起,号灵墟,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嘉靖年间举人。为明代戏曲作家。是书选录古代各类书中所记梦兆之事,排比成书,分为三十四类。全书不过摘采原文,附以

  • 焦氏说楛

    见《说楛》。

  • 醉画图

    清廖燕(1644-1705)撰。廖燕原名廖燕生,字人也,又字紫舟,广东曲江人。生于明亡清初之际。清初戏曲作家。其性格简傲,屡应科举不第,一生抗节不仕,以教馆为生,靠卖文笔维持生计,布衣终身。曾有县令想

  • 李温陵集

    二十卷。明李贽(1527-1602)撰。李贽,号卓吾,又号宏甫,别号温陵居士,泉州晋江(今属福建)人。明思想家、文学家。做过云南姚安知府。哲学观点没有摆脱王守仁和禅学的影响。但公开以“异端”自居,提出

  • 春秋参义

    十二卷。清姜兆锡(详见《周易本义述蕴》)撰。此书以胡安国《春秋传》为宗,作者对其中自己认为确有不当之处虽也略加批评,但必援引朱熹之说为言,藉以表明自己恪遵胡《传》,未敢逾越。卷首且立纲领三十三条,所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