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说

说文说

一卷。清孙经世(1783-1832)撰。经世字济侯,号惕斋,惠安(今属福建)人。深研经义,精通小学,著作尚有《尔雅音疏》、《经典释文辨证》、《韵学溯源》、《诗韵订》、《说文会通》、《经传释词续编》等。此书凡六篇:一、《易释文引〈说文〉五十余条》,二、《说文解字假借考》,三、《巳已本同字同音说》,四、《上巳为十二支巳之说》,五、《辨颜氏虑羲虙子贱俗说为宓之说》,六、《诸经裒字说》。其中不乏创获,尤以《说文解字假借考》为最,为王筠录于《说文释例》中,称“其文至辨晰”。孙氏谓《说文解字》假借之例云:“今考诸部解语,有言‘故以为’、‘或以为’者,凡以明夫此之可借为彼也。(例)有言‘书以为’、‘古文以为’、‘籀文以为’者,凡以明夫借此为彼之渊源自古也。(例)有言‘史篇以为’、‘杜林以为’、‘扬雄以为’、‘贾诗中以为’者,凡以明夫借此为彼之传授有人也。(例)有言‘亦如是’、‘亦如此’者,凡以明夫彼之义不同此而亦借此以为之也。(例)有言‘或’、‘一说’、‘或曰’、‘一曰”者,凡以明夫借此为彼之自成一义也。(例)有言‘一曰’而后引经以实之者,凡以明夫某之借义当属之某,而非可概为施也。(例)有别引经传而特申其说为某者,凡以明夫某之见某,乃其借义而无容与本义混也。(例)凡此皆明言假借是也。抑有不明言假借而彼此参互得之者,(例)是则以上下文互推焉而可得者也。(例)是则以前后文互勘焉而可得者也。(例)是则以本文与旁见之文互证焉而可得者也。凡此皆得之所引经传也。引经传而外,其借义多附他字训释中。(例)凡若此类亦皆以本文与旁见之文互证焉而可得者也,是又得之经传外也。要而论之,假借则一,而假有正有变:无其字而借,而所借皆同声之字,是则为正;有其字而借,及所借非同声之字,是则为变。”所举之例极多,几将《说文》穷尽,极有参考价值。此书有《许学丛刻》本。

猜你喜欢

  • 小山草

    十卷。明郝敬(1558-1639)撰。郝敬,字仲舆,号楚望,湖北京山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累官至户科给事中。后因劾陈曾不法,赵志皋谋国不忠等案,降累宜兴县丞等职。再降,则辞官而归故。著有《周

  • 鲁诗传

    一卷。汉代申培撰,清代王谟辑。王谟生卒年不详。本书收集了典籍中关于鲁诗的说法共六十一条,虽不完备,但颇有价值。据《汉志》记载,申公《鲁故》原有二十五卷,《鲁说》二十八卷。《汉志》又称,“汉兴,鲁申公为

  • 诠叙管子成书

    十五卷。明梅士享(生卒年不详)撰。梅士享,字伯献,宣城(今安徽宣城县)人。《管子》一书明代旧本均为二十四卷。梅士享此本合作十五卷。梅士享根据自己的看法对《管子》进行诠释。梅士享将一篇分为上、下两格。认

  • 节宣辑

    四卷。王朝瞌撰。王朝瞌,明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袭封上洛。该书节录旧文,辑以专记时令。《四库存目》为内府藏本。

  • 镇平世系记

    二卷。明朱睦撰。睦生平事迹见《易学识遗》条。朱睦乃明宗室后裔,永乐元年(1403),封周定王第八子有扩为镇平王,睦即为朱有扩之六世孙,因明代皇族谱系在正德以后大多比较简略,故睦遂纂述有爌以下共八世支脉

  • 小学钩沉续编

    八卷。清顾震福(生卒年不详)辑。震福字竹侯,江苏山阳(今淮安)人。是书为任大椿《小学钩沉》的补编,有补任氏已引之未备者,有正任氏已引之误者,有与任辑字同义异、字异义同者。所辑凡48种:卷一为《仓颉篇》

  • 存素堂文集

    四卷。《续集》二卷。清法式善(1752-1813)撰。法式善姓乌尔济氏,原名运昌,字开文,号时帆,又号梧门。蒙古正黄旗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进士。嘉庆中官至侍讲学士、国子监祭酒。著有《存素堂诗集

  • 易学一得录

    四卷。清胡泽漳撰。胡泽漳字少珊,湖南益阳人。此书以笔记体例,将自己学易的心得条而记之。其中第一卷辨河图洛书、邵子所传先天图、后天图、六十四卦方图。第二卷论伏羲六十四卦圆图义例,以圆图中方图移易之气机、

  • 海昌备乘

    五十二卷,图一卷,附录二卷。清钱泰吉纂辑。钱泰吉(1791-1863),字辅宜,号警石、深庐,嘉兴人。清代著名经学家、文献学家,对方志学尚有一定研究。曾官达海宁训导二十七年,后主讲安澜书院。泰吉好藏书

  • 魏桓范

    见《世要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