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解字校录

说文解字校录

十五卷。清钮树玉撰。参见《段氏说文注订》。是书旨在校正“大徐本”之失以恢复许书的原貌。钮氏自序曰:“盖《说文》自经李少温(即李阳冰)刊定,辄有改易。自宋以来,艺林奉为圭臬,唯大徐定本。今流传最广者,乃毛氏翻刻本。而毛本又经后人妄下雌黄,率以其所知改所不知,大义微矣。树玉不揣鄙贱,有志是书。窃以毛氏之失,宋本及《五音韵谱》、《集韵》、《类篇》足以正之;大徐之失,《系传》、《韵会举要》足以正之;至少温之失,可以纠正者,唯《玉篇》为最古。因取《玉篇》为主,旁及诸书所引,悉录其异,互相参考。”是书成于嘉庆十年(1805),初依《经典释文》体例,名为《考异》,就正师友,以为须载原文,重复写定,改名《校录》,并未刊刻。后潘文勤从其孙惟善处得稿本,以篆文属之陈寿昌缮刻,江苏书局刊于光绪十一年(1885)。

猜你喜欢

  • 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二十卷。不著撰人。此书前有南宋嘉定丙午(按:宋嘉定无丙午,疑为丙子之误,即1216年)和安大夫特差判太医局何大任序,言此书家藏六十余载,不知作者为谁。明弘治己酉(1489)济南朱臣刊刻时,改名《保幼大

  • 仇池笔记

    二卷。北宋苏轼撰。苏轼生平事迹详见《东坡易传》。此书亦为读书笔记及所见所闻之记录,是《东坡志林》姊妹篇,体裁、宗旨皆相同。《四库全书总目》疑其书为“好事者集其杂帖为之,未必出轼之手著。如下卷杜甫诗一条

  • 王太傅集

    二卷。明王越(1423-1498)撰。王越,字世昌,浚县(今河南浚县)人。明景泰二年(1451)进士,天顺中以御史超拜右副都御史,巡抚大同,进兵部尚书。成化十年(1480)封威宁伯。弘治七年(1494

  • 静庵诗文草

    八卷。清梁韵书撰。梁韵书,生卒年不详,字蓉函,福建长乐人,太常卿梁上国第三女,侯官副贡生许濂之妻。善长绘画,工于琴艺,精通诗词,尤其喜爱乐府诗词。此书刊刻年代不详。

  • 明贡举考略

    二卷。清黄崇兰撰。黄崇兰,安徽怀宁县人,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嘉庆六年(1801)选安徽泾县教谕。作者于课读余暇,每思经义取士之风盛于明朝,因取《明史·选举志》、《科场条贯》、《贡举考》及诸名

  • 顾亭林先生遗书

    二十一种。明末清初顾炎武(详见《左传杜解补正》)撰。朱纪荣编。顾炎武著述甚多,而当时刊行者,仅《音学五书》、《天下郡国利病书》、《日知录》以及潘耒所辑刊之十种,于是朱纪荣在潘耒十种本基础上又收入未刊稿

  • 草书礼部韵宝

    六卷。宋高宗撰。是书依《礼部韵略》次第,正文作草书,注文正书,真草书凡二万二千一百九十六字。上平声三十六“桓”改作“欢”,为避讳耳,与宋刊《韵略》同。是书刊本有二:一宋刻本,系陈汶赵与懃监刊于墨妙亭者

  • 四书贯一解

    十二卷。清闵嗣同撰。嗣同字来之,号双溪,乌程(今甘肃古浪县南)人,生卒年不详。康熙十四年(1675)副榜贡生,官景宁县教谕。该书不录经文,于每章总解经义,取诸儒之说并以己意加以贯通,如其说有异,则别附

  • 华岳全集

    十三卷。明曹士抡撰。曹士抡,官华阴县知县。《华岳全集》明万历刻本,共十三卷。分二十二类。首图说。次峰麓名胜纪。次物产。次灵异。次封号考。次祭告文。次文。次碑记。次碑铭。次纪略。次状书。次辩。次颂。次赋

  • 麟旨明微

    十二卷。明吴希哲(生卒年不详)撰。希哲字睿卿,青溪(在今南京市)人。该书是为科场制义而作,供学子揣摩。取《春秋》经中及三传解经处可作试题的,截其中二三字拟定题目,各以一破题概括其意,进行讲解,诠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