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引经考证

说文引经考证

八卷。清陈瑑撰。参见《说文举例》。此书是研究《说文》引经文字同异之作,陈氏自序云:“学者通经必先识字,不有《说文》,何从究《苍》《雅》之遗文、篆籀之微旨哉?顾《说文》之存于今者,误戾脱落,窜入改易,许君原本仅十之六七耳。唯所称诸经,虽亦经传写改易,而证以他书,汉经师之训诂,七十子之微言大义,往往而在。由文字以究声音,由声音以通训诂,研经之津逮,识字之指归也。其与今本同者,概不赘。”故此书所述者,皆为《说文》引经与今经本不同之字,或证通假,或明其错误,共计522条,载于第一至第七卷。第八卷为《说文引经互异说》,参见下条。雷浚《说文引经例辨自序》对此书多所批评:“陈孝廉瑑《说文引经考》八卷,厥病有六:不知《说文》引经之例有三,而以为皆说本义,一也;异文有正假之异,有古今、正俗之异。正假者,其字本非一字,特以音近相通。陈君不知,而一切以为古今字,二也;有正字又有假字,谓之正假,而假字有无正字者,许君所谓‘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无正字之假借,其义从本义辗转引申而出。有正字之假借,但取声而义不必通……陈君不知,而一切曲说以通其义,三也;何谓本义,《说文》所定一字一义是也。其义多与其字之形相应,故谓之本义。从本义展转引申而出者,谓之引申义。又有假借义……陈君似已不知,故其论义,往往置《说文》本义不论,而泛引他书之引申假借义,以为某字本有某义,四也;繁称博引,既于义之不可通者曲说以通之,至穿凿之无可穿凿,则于字之明明声通者曰不可通,不当假借,五也;称引繁而无法,检原书多不合,六也。”雷氏此说并不尽是,陈氏所述亦不尽非。是书有同治十三年(1874)湖北崇文书局刊本,光绪十年(1884)溢庐刊巾箱本。

猜你喜欢

  • 易象援古

    无卷数。清申尔宣撰。申尔宣字伯言,河南人。此书是申尔宣本着他父亲申舒坦之意而撰成。其之所以叫“援古”,是因为想要“援古事以证易理”。大旨认为,程《传》引古释经的有六十余条,朱子《本义》引古释经的也有四

  • 元书

    一百零二卷。清曾廉(1857-?)撰。廉字伯隅,湖南黔阳人。光绪举人。曾在家乡办爱莲书院。政治上反对戊戌变法。此书以《元史新编》为蓝本,讲究所谓“春秋之义”,认为文义可以错而歧,是非不可曲而淆。计本纪

  • 汉唐通鉴品藻

    三十卷,明戴璟撰。作者生平及著述见于《群史品藻》条。《汉唐通鉴品藻》在《明史·艺文志》中有著录,该书系戴璟所作《读史品藻》的坊本改易了名字,涉及史事上起周威烈王,下迄后周世宗柴荣,与《通鉴》的首尾相应

  • 圣学入门书

    无卷数。清陈瑚(生卒年不详)撰。陈瑚字言夏,号确庵,太仓(今属江苏)人。明崇祯十五年(1642)举人。贯通《五经》,务为实学,绝意仕进,从学者云集。著《求道录》等书。此书分为大学日程和小学日程二种。大

  • 孔子编年

    五卷。旧本题宋胡舜陟撰,实即舜陟命其子胡仔作。胡仔字元任,号苕溪渔隐,南宋徽州绩溪(今属安徽)人。后流寓吴兴(今属浙江),生卒年不详。历任两浙转运司干办公事、知晋陵县等职。晚年著有《苕溪渔隐丛话》。《

  • 学易大象要参

    四卷。清林赞龙撰。林赞龙字云泽,侯官人。雍正四年(1726)举人。该书以发明大象为主,六十四卦各为一篇。以上下经分为二卷。而冠以纲领六篇为一卷。这六篇一是“发凡”,二是“象例”,三是“义理象数”,四是

  • 卮林

    十卷。补遗 一卷。明周婴(生卒年不详)撰。周婴,字方叔,莆田(今福建省莆田县)人。崇祯十三年(1640)以贡入京,特授上犹县知县。此书共十卷,又补遗一卷,广征博引,纠正群书及其注疏的讹误,共四十家。每

  • 玄真子外篇

    见《玄真子》

  • 冠义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礼义之始,在于正容体、齐颜色、顺辞令。容体正、颜色齐、辞令顺,而后礼义备。以正君臣、亲父子、和长幼。君臣正、父子亲、长幼和,而后礼义立。故冠而后服备,服备而后容体正、颜色齐、

  • 耻躬堂文集

    二十卷。清王命岳(约1610-1668)撰。王命岳,字耻古,晋江(今福建厦门)人。顺治十二年(1655)进士。累官至刑部给事中。有《耻躬堂文集》。是集为王命岳诗文合集。凡二十卷,文十九卷,诗一卷。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