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外编

说文外编

十六卷。清雷浚撰。参见《说文引经例辨》。是编旨在探求《说文》不载的经典相承之字。学者谓经典相承之字,《说文》不载,并非佚失,在《说文》中自有一字以当之。钱大昕、陈寿祺等,皆以经典相承之字于《说文》中求其本字,辨明《说文》中某字即经典中之某字。雷氏此书即本此例,举四书群经中字,凡《说文》所无、钮氏《新附考》、《续考》所未及者,皆于《说文》中求其本字,于他书中求其通字,《玉篇》、《广韵》中之常用而不可废者,亦附及焉。分为“经字”、“俗字”二例,经字指四书群经之字,俗字指《玉篇》、《广韵》之字。名曰“外编”者,言此经字、俗字皆在《说文》之外。是书光绪十年(1884)刊入《雷刻说文四种》中。

猜你喜欢

  • 左传五十凡例

    二卷。清骆成駫撰。成駫,资中(今属四川省)人。该书研究《左传》中的凡例。据晋人杜预说,《春秋》“发凡以言例,皆经国之常制,周公之垂法,史书之旧章,仲尼从而修之,以成一经之通体。”(《春秋序》),总结出

  • 翻译六事箴言

    四卷。清代叶玉屏撰。此书主要摘取前贤修身处事的有关格言编辑而成,分“持身”、“持家”、“居官”、“居乡”、“处事”、“处人”六门,即所谓“六事”,格言警句言简意深。此书满语本为孟保据此汉语本译成。有咸

  • 佩文广韵汇编

    五卷,清李元祺撰。元祺字凤洲,江苏句容县人。李氏以世之学者惟知今韵,读唐宋人诗文,或不解其用韵之故。因取《佩文韵府》与《广韵》之字汇为一书,字数依《佩文韵府》,注中列《佩文》音切于前,次《广韵》之分合

  • 知稼翁集

    二卷。宋黄公度(1109-1156)撰。黄公度,字师宪,号知稼,莆田(今福建莆田)人。绍兴八年(1138)进士,除秘书省正字,坐贻书台官言时政,罢为主管台州崇道观。过分水岭时,因题诗中有“谁知不作多时

  • 满汉合壁醒世要言

    四卷。清代孟保撰。此书是在考订清完颜和素的《满州醒世要言》基础上,增加了“吕氏好人歌”、“宗约歌”及跋语三篇,并标注了汉文与满文对照,改为四卷而成。此书前三卷,依照和素原书,去旧更新,加上汉语,并标明

  • 翻译三字经笺注

    八卷。不著撰人姓氏。此书又名《翻译续三字经》,此书以《三字经》为底本,稍加修改而成,有的地方还增添了内容,如“君臣义”改为“君臣依”下加“父统子”,“夫帅妻”二句,另外所增加的内容还有宋辽以后的史事,

  • 粤匪纪略

    ①一卷。清姚宪之(?-约1857)撰。姚宪之字涤山,浙江余杭(今临平镇)人,由监生报捐官山东长清县丞。咸丰三年(1853)升宁阳知县。这正是太平军北伐进入直隶,接着北伐援军义进入山东的时候。他根据《黄

  • 春秋三传驳语

    十卷。清毛士(详见《春秋三子传》)撰。自唐人陆淳述啖助、赵匡两家攻驳《春秋》三传之言,作《春秋集传辨疑》,一字一句,有意求暇,《春秋》学研究发生了很大转折,“春秋三传束高阁,独抱遗经究始终”(韩愈《赠

  • 巡城条约

    一卷。清魏裔介(?-1686)撰。魏裔介,直隶柏乡(今河北柏乡县)人。顺治三年(1646)中进士,官至太子太傅。有《孝经注义》。康熙二十五年卒,追谥文毅。顺治丁酉年(1657),“裔介为左都御使,立此

  • 尔雅古注合存

    二十卷,总考一卷。清董桂新撰。董桂新(1773-1804)字茂文,号柳江,学者称柳江先生,安徽婺源(今属江西)人。清训诂学家。嘉庆七年(1802年)进士,入翰林。年三十二病卒。少承家学,又从董炼金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