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说文双声

说文双声

二卷。清刘熙载(1813-1881)撰。熙载字伯简,一字融斋,江苏兴化人。道光二十四年(1844)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累官左中允。治经无汉宋门户,著有《四音定切》、《说文双声》、《说文叠韵》等。刘氏以为:切音既不始于西域,又不始于孙炎,起于制文字之时。许慎时虽未有叠韵、双声之名,然“河”“可”叠韵,“江”、“工”双声,孙炎以下切音,下一字为韵,取叠韵,上一字为母,取双声,故切音之法实为许氏所开。徐铉注《说文》字音,以孙愐《唐韵》音切为定,其实许氏之声,本可为切。因分音和、类隔二部,后附许声标母,即韵借孙氏,母用许氏。有类隔者,以今为类隔,古为音和。此书先列说文,次列得声,次注原切。原切上一字列于右,得声之字列于左,拟以得声之字改原切上字。《续修四库提要》云:“以得声即含切语,本非明确之言,古代声纽,与今亦有不同,不独韵有今古也。《说文》得声之字,皆可明其同纽,否则即有通转。且古代同在喉牙舌齿唇各部,皆为双声。熙载既考古双声,复以切语范之,故合则取之,不合则去之,所谓知其一而不知其二,非真能识古双声者矣。”(孙人和)是书刊于同治光绪间,为《古桐书屋六种》之一。

猜你喜欢

  • 榕城诗话

    三卷。清杭世骏(1696-1773)撰。杭世骏字大宗、号董浦。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其生平详见《续方言》辞目。本书共三卷。前有作者“自序”、汪沅“序”及全祖望的“题词诗”。书中录述杭世骏在闽地的见闻,

  • 受祺堂文集

    四卷。《续集》四卷。清李因笃(1633-?)撰。李因笃字天生,一字子德。陕西富平人。康熙中荐鸿博,试列一等,授翰林院检讨。不久,以母老由辞归,遂不复仕。其学宗朱熹,工诗,尤精音训。著《受祺堂诗集》、《

  • 弘文馆帖

    一卷。唐太宗敕勒王羲之法书一卷,取其第一帖中首二字“十七”为名,称《十七帖》。据张彦远《法书要录》载:《十七帖》长一丈二尺,有一百零七行,共九百四十三字。《十七帖》全贴共二十八则,多记蜀事,其中尤以赞

  • 万寿仙书

    四卷。清曹无极(生卒年不详)编撰。曹无极,字若水,金坛(今属江苏省金坛县)人。编撰有《万寿仙书》四卷。此书裒辑调息导引之法,又采入崔子玉《座右铭》、范尧夫《布衾铭》。此书强调守静默、寡嗜欲为黄老养生之

  • 经史百家杂钞

    二十六卷。清曾国藩(1811-1872)编。曾国藩,原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道光进士,曾任礼部右侍郎等职。咸丰、同治间先后镇压太平军和捻军起义,系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一生标榜程朱理学,

  • 海宁州志稿

    四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清李圭修,许傅沛纂,刘蔚仁续修,朱锡恩续纂。李圭字小池,江苏江宁(今江苏南京市)人。咸丰十年(1860)江南大营溃败,李圭死里逃生,在青浦常胜军营办文案,后在宁波新关税务司做

  • 张襄壮奏疏

    六卷。张勇撰。张勇(1616-1684),明末清初陕西详县人,一说上元卜、咸宁人,字飞熊。明末为副将。顺治二年(1645)降清,参加镇压李自成部起义军和西北回民米喇印、丁国栋反清起义,升甘肃总兵。十五

  • 弧矢算术补

    清罗士琳(详见《四元玉鉴细草》)撰。自明顾应祥《弧矢算术》(1553)收入《四库全书》以后,圆径、弧、弦矢等互求问题引起人们兴趣,多有论著面世。罗士琳以天元术为法对弧矢问题详加研究,于道光癸卯(184

  • 东海渔歌

    四卷。清顾春(1799-1877?)撰。顾春原姓西林觉罗氏,后改姓顾,一字子春,号太清,晚号云槎外史。满洲镶蓝旗人。近代女词人。自幼聪慧,有较好的文化素养,尤工诗词,善书画。二十岁左右嫁乾隆帝曾孙奕绘

  • 直隶通州志

    二十二卷。清王继祖修,夏之蓉纂。王继祖,汉军正红旗人,举人,乾隆十五年知通州,二十二年离任。夏之蓉(1698-1785),字夫裳,号醴谷,晚号半舫,江苏高邮人。清雍正四年(1726)举人,官盐城教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