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经通论

诗经通论

十八卷。姚际恒(1647?-1715?)撰。姚际恒字立方(《四库提要》谓字善夫),号首源,祖籍安徽新安,长期居住仁和(今浙江杭州)。清代学者,经学家。康熙时诸生。初博览群书,潜心百家。后弃词章之学,专治经学,博古究经,苦耕十四年,著《九经通论》(今见者唯《诗经通论》),为毛奇龄所叹服。另有《庸言录》、《古今伪书考》、《好古堂书目》等。自宋至清,研究《诗经》多门派之争,或宗汉从《诗序》,或宗宋从朱熹。不为时风左右,不带宗派门户偏见,求实创新,有显著成就者,首推姚际恒。是书成书于康熙年间汉、宋学斗争之时,它不受传统传疏束缚,认为《诗序》无论大序、小序皆东汉人卫宏所撰,多不可信;而朱熹《集传》虽反《诗序》,又每每阳违之而阴从之。汉学、宋学各有缺点和谬误,“汉人失之固,宋人失之妄,明人失之凿。”故是书论诗,既不追随《诗序》,亦不附合《集传》,正如《自序》中所云“惟是涵泳篇章,寻绎文义,辨别前说,以从其是而黜其非。庶使诗义不致大歧,埋没于若固、若妄、若凿之中。”主张以求实精神,从诗的本文探求诗义,对历代各家注疏逐一辨析。求得了部分诗篇本义,对历代说诗歪曲诗义处多有驳斥,尤对朱熹《诗集传》驳难最力。有些篇章,录列汉、宋各家释义逐一驳诘,因提不出新解,便以“不可详”或“不得其解”存疑,不肯妄断。是书除逐章串讲诗文,通解全篇意旨外,间或有艺术表现手法的评析。指明诗中的赋、比、兴手法,从章法、句法、修辞法,均有精确评价。如评《关雎》第二章曰:“通篇关键,在此一章。”评《卷耳》末章云:“四‘矣’字,有急管繁弦之意。”评《广汉》谓每章最后三句“一字不换,此方谓一唱三叹。”评《鄘风·君子偕老》中“邦之媛”,犹后世所言“国色”,此篇乃宋玉《神女赋》、曹植《洛神赋》之滥觞。此类见解能突破前人成说,开辟了《诗经》研究之新学风,至今仍可供借鉴,极有价值。然谓一些男女恋歌为“刺淫”之作,则是其因袭传统,美中不足。因是书不倚任何门派,故当时不受重视,《四库全书》竟不录。百余年后,其价值渐被发现。方玉润《诗经原始》多采其说。郑振铎赞曰“此书极为重要,多独特的新解,而能超出于毛(亨)、朱(熹)的聚讼之外”。最初之版本为道光十七年韩城王笃刻本,后有1927年双流郑璋复印本,1958年中华书局排印顾颉刚点校本为最新版本。

猜你喜欢

  • 江苏省外海战船则例

    是书不分卷数,第一册、第二册、第三册均为狼山镇标右营缯艍,第四册、第五册、第六册为狼山镇右营唬船,第七册为狼右营小哨船,第八册为狼山镇中左右据四营唬船,第九册、第十册为中营唬船,第十一册为狼镇中左右三

  • 韩五泉诗集

    四卷。《附录》二卷。明韩邦靖(1488-1523)撰。韩邦靖生平详见《朝邑县志》(辞目)。本集乃其兄韩邦奇所编。共四卷。并以《志传》二卷附录于后。现存有嘉靖十六年(1537)赵伯一刻本,有嘉靖十九年(

  • 绵竹县乡土志

    不分卷,清黄尚毅纂修。黄尚毅字仲生,邑人,举人。清末,蜀中各邑大都奉部令编纂乡土志,此篇亦其中之一。《绵竹县乡土志》光绪三十四年(1908)刻本不分卷。其分为三科:一曰历史,甲沿革,乙政绩,丙兵事,丁

  • 易象

    二卷。清王明弼撰。王明弼字亭二,陕西人。康熙时官至凤翔府教授。该编取六十四卦大象将本义列于前,而各敷衍数语于后,实无发明。《四库全书总目》入存目。

  • 易学赘言

    二卷。清谢珍撰。谢珍字宝斋又字瑞周。江苏武进人。此书纯以宋人义理易说为宗。于其述说之后则采先儒旧说,但不注明出处。如“乾起坎而终于离,坤起离而终于坎,离坎者阴阳之府,故曰大明终此”。这原是荀爽《释乾彖

  • 孙子汇征

    四卷。清郑瑞(详见《政学录》)撰。此书书名郑氏自序题曰《孙子汇征》,然其书每卷皆标曰《孙武子集解广义》,未知孰是。考历代史志及诸家书目,为《孙子》十三篇作注者不乏其人,然其书多不传。所传世者也多散入别

  • 群书斠识

    无卷数。清常庸撰。常庸即是平步青。全书摘录了《越中园亭记》、《陶庵梦忆》、《三不朽名贤图赞》、《南雷文约》、《鲒埼亭集》、《筒河文集》、《湖海文传》、《左传诂》、《制艺丛话》、《顾亭林年谱》、《阎潜邱

  • 阮子政论

    一卷。三国魏阮武(生卒年不详)撰,清马国翰辑。阮武,字文业,陈留(今河南开封市东南)人,官至清河太守。《隋书·经籍志》称有《阮子正论》五卷,《旧唐志》、《新唐志》作《政论》,《意林》著录《阮子》四卷,

  • 六经正名

    不分卷,附答问五篇。清龚自珍(详见《泰誓答问》)撰。本书写成于自珍四十二岁时。全书大义,宗刘向《七略》及班固《艺文志》之说,把经部分为经、传记、群书。“经”,指的是《易》、《书》、《诗》、《礼》、《乐

  • 三异人集

    二十三卷。明徐渭(1521-1593)撰。徐渭字文清,更字文长;号青藤、天池等。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聪敏,十余岁即仿扬雄《解嘲》,而作《释毁》。师从同里季本,为诸生十余年。为浙督胡宗宪招致幕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