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经通义

诗经通义

十二卷。朱鹤龄(1606-1683)撰。朱鹤龄,字长儒,号愚庵,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学者,文学家。明末诸生。入清后隐居不仕,专心著述。其为人耿介,极重操守,时人将其与顾炎武、黄宗羲、李颙等合称“海内四大布衣”。鹤龄颖敏好学,初专力词赋,擅长笺疏之学,所撰《杜工部集辑注》、《李义山诗集笺注》一时甚有影响。所作诗文,宗杜甫、李商隐,感事伤时、沉郁顿挫,内容颇丰。后从顾致力经学,造诣颇深。鹤龄著述宏富,有《愚庵诗文集》、《读左日钞》、《禹贡长笺》、《春秋集说》、《易传义略》、《尚书埤传》及是书,并传于世。是书专主《小序》,而力驳废序之非,持论近于汉、唐。所采诸家,于汉用毛亨、郑玄,唐用孔颖达,宋用欧阳修、苏辙、吕祖谦、严粲,清用陈启源。其释音,明用陈第,清用顾炎武。其凡例九条及考定郑玄《诗谱》,皆有条理。立说严谨,皆有根据。然鹤龄学问深博,往往嗜博好奇,引经繁富,伤于芜杂。有海源阁杨氏旧藏钞本《诗经通论》,可能朱氏所录是书副本,其小注二本多有不同。是书有雍正六年刊本,康熙乙巳(1665)刊本及《四库全书》本。

猜你喜欢

  • 夏小正集解

    四卷。清顾问撰。顾问,字桐阴,高邮(今江苏高邮)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是书就黄叔琳注本而重加考订,经文与朱熹《仪礼经传通解》相折衷,传则参考金履祥《通鉴前编》。总目后有乾隆四十九(1784)自识,并

  • 唐韵佚文

    一卷,唐孙愐撰,近人王国维辑。此书成于戊午(1918年),原题姬觉弥辑,盖王君馆上海仓圣明智大学时所作,姬氏主大学事,故署姬氏之名也。书刊于戊辰(1928年),距书成已十二年矣。此编所载佚文,辑自《慧

  • 苏评孟子

    二卷。旧题宋苏洵(1009-1066)评。苏洵字明允,号老泉,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官秘书省校书郎,著有《文集》二十卷,《谥法》三卷,纂建隆以来礼书,成《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与其子苏轼、苏辙并称“

  • 醒园录

    二卷。清李化楠(生卒年不详)撰。本书内容乃记古代饮食,烹调技术等。版本有清乾隆、道光、光绪间《函海》本,《清史稿艺文志补编》本,1984年6月中国商业出版社《中国烹饪古籍丛刊》本。

  • 戒庵诗存

    一卷。清邵远平(约公元1676年前后在世)撰。邵远平,初名吴远,字戒三,一作字吕璜,号戒三,浙江仁和(今杭州)人,生卒年不详。康熙三年(公元1664)进士,官光禄寺少卿,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由佟

  • 普兰诺·加宾尼行记

    或题《被我们称为鞑靼的蒙古人历史》。意大利人、天主教方济各会教士普兰诺·加宾尼(Plano Carpini约1182-1252)出使蒙古的报告。十三世纪中叶,蒙古的两次西征震动了欧洲,1245年,教皇

  • 西夏书事

    四十二卷。清吴广成撰。广成字西斋,青浦人。好为古文辞,中年后尤殚心矢学。是书为编年体,汇集有关西夏的历史材料,起自唐中和元年(881),迄于宋绍定四年(1231),仿朱熹《通鉴纲目》体例,排比成书。“

  • 春秋小学

    八卷。清庄有可(详见《周官指掌》)撰。该书主要解释《春秋》字义。作者将《春秋》与《说文解字》进行对照,将《说文解字》中见于《春秋》的字作为正文,不见于《春秋》的字作为附文,进行考释。他在自序中批评许慎

  • 日本访书志

    十六卷。清杨守敬撰。杨守敬(1839-1915),字惺吾,湖北宜都人,目录学家、地理学家、金石学家。同治元年(1862)举乡试,选黄州府儒学教授,由此进入仕途。在从政的同时,勤于读书治学,著书立说,平

  • 时物典汇

    二卷。旧本题明李日华(见《姓氏谱纂》)撰。其书仅一百三十九页。卷首题鲁重民补订,钱蔚起校正。其书杂采类书故实,编辑而成。舛误百出,似他人托名而为。有《四六全书》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