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经新义

诗经新义

二十卷(已佚)。王安石(1021- 1086)撰。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北宋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庆历进士,仁宗嘉佑三年(1058)上万言书,主张改革政治。神宗熙宁二年(1069),被任为参知政事,次年拜相。推行农田、水利、青苗、保甲等新法。由于反变法派的猛烈攻击,于熙宁七年(1074)罢相,次年复拜相,进《三经新义》(《诗经新义》、《尚书新义》、《周官新义》)立于学官。熙宁九年(1076)再次辞去相位,退居江宁,潜心于学术研究和诗歌创作。王安石是“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语),他强调“权时之变”,反对因循保守,并有“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论点。在文学观方面,主张“文章合用世”(《送董传》)“条为有补于世”(《上人书》)。他的散文成就最高,雄健刚直,简丽自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道劲清新,自在一家,对黄庭坚,杨万里等有较大的影响。王安石著述丰富,但散失不少。1959年,中华书局整理出版《临川先生文集》,1961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部在《临川先生文集》基础之上,整理出《王文公文集》。而他的学术著作《三经新义》、《字说》、《老子解》等,因遭禁毁,明代后期就已遗佚。1979年,邱汉生从吕祖谦《吕氏家塾读诗记》、李樗、黄櫄《毛诗集解》、严粲《诗缉》、《临川先生文集》等著作中辑录而成《诗义钩沈》(中华书局1982年9月版),是《诗经新义》的最新辑本,《诗经新义》虽然是谨守《诗序》的,但自有其特色在。其一,为推行新法服务,有鲜明的政治功利目的性。书中强调诗的美刺作用,甚至把《诗经》与孔子作《春秋》相提并论,有“乱臣贼子知惧而天下劝”(《国风解》)的作用,并借《豳风·七月》的训释,描绘出一幅理想的政治蓝图。借助《采薇》、《出车》、《六月》等战争诗的训释,阐发其富国强兵、抵御外敌的爱国思想。其二,注重以礼解经。如《小雅·雨无正》释“正大夫”曰:“《周官》八职,一曰正,六官之长是也。”郑玄开以礼释诗之先声,王安石继承了这一优良传统。其三,精妙细致的训释。《小雅·无羊》:“尔羊来思,其角濈濈。尔牛来思,其耳湿湿。”王氏曰:“濈濈,和也。羊以善触为患,故言其和,谓聚而不相触也。湿湿,润泽也。牛病则耳燥,安则润泽也。”没有对牛羊生活的实地考察是注不出的。《新义》的缺点也不少,如过分强调《诗经》的政治教化作用,流露出许多陈腐的政治、道德观点;由于强调尊奉《诗序》,以致于在训释中削足适履,曲解附会,形成许多“凿说”。

猜你喜欢

  • 葛太史集

    五卷。明葛曦(约1598年前后在世)撰。葛曦,字仲明,号凤池,德平(今山东德县一带)人。生卒年不详。万历十一年(1583年)进士。官翰林院检讨。著有《葛太史集》。据崇祯九年(1636年)其侄如麟后序称

  • 江梅梦

    清梁廷楠(1796-1861)撰。梁廷楠,字章冉,别号藤花主人,广东顺德人,副贡生,官至澄海县训导。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聘为幕客。与其共同策划禁烟抗英计划。后升任内阁中书,加侍读衔。学识甚博,平生著述

  • 翰苑集

    二十二卷。唐陆贽(754-805)撰。陆贽字敬舆,唐代诗文家。嘉兴(今属浙江)人。十八岁进士及第,又登博学宏词制科。授华州郑县尉、后授渭南尉、迁监察御史。唐德宗时召为翰林学士,转祠部员外郎。后转为中书

  • 海岳名言

    一卷。宋米芾撰。米芾生平见《画史》。世传米芾天资高迈,处世潇洒,不与世俯仰,落拓难羁,是书正体现作者之清高孤傲,不从流俗之品质。是书述论书法、点评书家,而于古今书家皆多讥贬。米氏开篇即对历代论书之“征

  • 庐山纪游

    一卷。清蒋湘南撰。蒋湘南(1796-1847),字子潇,河南固始县人,回族。道光进士,历任幕僚及书院主讲。藏书八千多卷,筑七经楼储之。攻诗文,通经史,晓水利,精历法,著述颇丰,其文见解创新,纂志之多,

  • 邵氏闻见后录

    见《闻见后录》。

  • 篆刻针度

    八卷。清陈克恕撰。陈克恕字目耕,又字吟香。浙江海宁人。著有《砚说》、《笔谈》、《篆学经眼》、《印人汇考》等书。此书前有乾隆五十一年(1787)翁方纲序,接下还有桂馥序,其次为例言八则,例言后分卷,卷又

  • 句溪集著

    四卷。清陈立(生卒年不详)撰。陈立,经学家,字卓人,江苏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王先谦《经解续编》已经将陈立所著的《公羊义疏白虎通疏证》收入,但将此书遗漏。此书主要是对经书中的一些条目进行了考证,如路

  • 左传拾遗

    二卷。清朱元英撰。元英字师晦,上元(今江苏南京)人,康熙四十八年(1109)进士。此书体例上模仿宋吕祖谦《东莱左氏博议》,摘录《左传》史事一百一十条,作者对其加以考订,又与吕氏《博议》之旨在发明经义有

  • 汉熹平周易石经残碑录

    一卷。文素松撰。素松萍乡(今江西萍乡县)人,文廷式之子。著有《瓦削文字谱》,已著录。此石於民国十九年出土於洛阳,分上下二段,共八百余字。上段归素松所藏,正面十二行,自《易经·下经》之“家人”至“归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