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诗汎历枢

诗汎历枢

① 一卷。清孙珏辑。全书共计十一条。其中“建四始五际”条,“而八节通”是推度灾语(引见《困学纪闻》),将其置于“卯酉之际为革政”之上,显然是讹误。“卯酉之际为革政”,引见《诗正义》。另外,“大明在亥”条和“卯天保也”条,俱引见《诗正义》;“候及东次”条,引见《太平御览》;“房为天马”条,引见《史记·天官书索隐》;“箕为天口”条,引见《太平御览》;“乐者非谓金石之声”条,引见《初学记》;“乐者非谓金石之声”条,引见《初学记》;“惟杓为天狱”条,《初学记》和《太平御览》所引皆作“含神雾”。其余各条,未考证出所出之处。该书有《古微书》本行也。② 一卷。清赵在翰撰。全书共计二十三条,每条都注明出处。第一条“建四始五际而八节通”,《困学纪闻》引作“推度灾”,赵氏却认为此乃讹误,而将其置于“卯酉之际为革政”之上。事实上,这是赵氏沿袭了《古微书》的错误,只是条下根据《后汉书》,于《古微书》外,增加了宋均注一条;“阴阳之会”条,辑录自《说郛》,该条遗漏了“遇于北方者以中冬”八字,根据按语可知,此八字赵氏本并未遗漏,而是在刊刻时遗漏掉了;“王者受命必先祭天”条,亦辑录自《说郛》;“卯天保也”条,实际是孔颖达疏,而赵氏误以为是纬文。该书所引黄石斋论“四始五际”说,可谓奇创,可资参考。该书有七纬行本行世。③ 一卷。清马国翰辑。所辑共计二十一条。该本从《诗疏》上所引“午亥之际为革命,卯酉之际为改正,辰在天门,出入改听”一句,《后汉书·郎凯传》引“午亥”为“卯酉”,“卯酉”为“午亥”,而“辰”则作“神”。“辰”作“神”应该是正确的,宋均注可以为证。该书下面又引“卯天保也”六十四条,应当是《诗疏》语,而作者则误认为是《诗纬》文。另外,该书所引“开元占经”四条,并注一条,是其他辑本所没有的。该书有玉函山房刊本行世。④ 一卷。清乔松年辑。所辑共计二十一条。其中“王者受命”条、“灵台候天意也”条、“贱人牢一曰天狱”条、“房为天马”条、“箕为天口”条、“参为大臣”条、“大明在亥”条、“卯天保也”条、“候及东次”条、“彼茁者葭”条、“天霜树落叶”条、“促织鸣”条、“蒹葭秋水”条、“杨柳惊春”条均与赵本相同,而其余则都互异。其中又有与《说郛》相同的八条,“圣人事明义”条也辑录自《说郛》,而赵本则没有采用。另外,“卯天保”条,应该是出自孔颖达疏,而《天中记》则误以为是出自《诗纬》文,乔氏对此作了分辩。该书有纬捃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广艳异编

    三十五卷。明吴大震编。吴大震字东宇,号长孺,又自号市隐生,休宁(今安徽休宁)人,生卒年不详。《广艳异编》成书当在明万历年间,为文言短篇小说集,广泛收录宋元明小说故事,取材范围、内容、体例与《艳异编》概

  • 言行拾遗事录

    四卷。作者不详。本书前三卷所记述宋范仲淹事迹,皆为行状、墓志所不载者,故曰《拾遗》。大抵采自《实录》、《长编》、《东都事略》、《九朝通略》诸书。而说部中可信者亦予以采录。第四卷记范仲淹子纯琇、纯仁、纯

  • 西夏书事

    四十二卷。清吴广成撰。广成字西斋,青浦人。好为古文辞,中年后尤殚心矢学。是书为编年体,汇集有关西夏的历史材料,起自唐中和元年(881),迄于宋绍定四年(1231),仿朱熹《通鉴纲目》体例,排比成书。“

  • 冰川诗式

    十卷。明梁桥(生卒年不详)撰。梁桥,真定(今河北保定)人,字公济,号冰川子。由选贡生授四川布政使经历。《四库全书总目》称,是书成于嘉靖己巳。(己巳是隆庆五年。疑是嘉靖乙巳〈1545〉之误。)是书分定体

  • 倪城风雅

    二卷。清劳(约1692年前后在世)编。劳字贞著,阳信(今属山东)人,生卒年不详,年五十四才学诗。著有《半庵诗稿》、《倪城风雅》。此集共二卷,所录均为阳信一县之诗。上卷自明代嘉靖以后,所录刘世伟等十人;

  • 增节音注资治通鉴

    一百二十卷。宋陆唐老编。唐老,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淳熙中进士第一,故此书亦称《陆状元通鉴》。书中内容皆于《资治通鉴》内抄其可备科举策论之用者,间有音注。然浅陋颇甚,亦寥寥不详。首有总例言其大旨,学者

  • 日讲礼记解义

    六十四卷。是编为康熙帝讲晏旧稿,未及成帙,乾隆元年,始诏令儒臣排纂颁行。康熙有言:六经之道同归,而《礼》、《乐》之用为急。孔子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又曰,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诚以礼者,范身之是而兴行起

  • 南溪先生礼说

    二十卷。朝鲜朴世采(详见《三礼仪》)撰。此书是朴世采平日与友人及学生谈论礼制的言论,由其学生金真卿从朴世采遗集中辑出。书二十卷,其篇目、次序都按照朱熹《家礼》,其次参照金长生《疑礼问解》,若增添新目,

  • 诗纬新解

    不分卷。廖平(1852-1932)撰,黄熔补证。廖平字季平,初名登廷,字学斋,晚号六译,四川井研人,近代经学家,曾任尊经书院、四川国学院教职。早年受王闿运影响,专治今文,其学多变,共经六变。撰有《四益

  • 仁节遗稿

    不分卷。明陶琬撰。陶琬,字稚圭,号别峰,江苏昆山人。生卒年不详。崇祯末诸生。明亡,殉节死。是集为邑人柴源岷所编。陶琬之学以佛为宗,其诗文多类禅偈,不出李贽、屠龙之习。是集收入《四库全书·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