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闻杂记
四卷。明李乐撰。李乐,字彦和,号临川,归安(今浙江吴县)人,生卒年均不详。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福建按察司佥事。著有《见闻杂记》四卷。这部书前二卷全是录载董氏《古今粹言》和郑晓《今日言论》。后两卷才是记叙自己的所见所闻。总计一百八十六条。明万历刻本杂记九卷续二卷。又清乾隆间刊本十卷续一卷。
四卷。明李乐撰。李乐,字彦和,号临川,归安(今浙江吴县)人,生卒年均不详。隆庆二年(1568)进士,官至福建按察司佥事。著有《见闻杂记》四卷。这部书前二卷全是录载董氏《古今粹言》和郑晓《今日言论》。后两卷才是记叙自己的所见所闻。总计一百八十六条。明万历刻本杂记九卷续二卷。又清乾隆间刊本十卷续一卷。
①四卷。清阎甲胤修,马方伸纂。阎甲胤,陕西渭南人,贡生,曾任静海县知县。马方伸,顺天密云人,举人,曾任静海县学训导。静海其志创修于明天启天间,其书藏于县库,然顺治初年损于兵乱。康熙十一年(1872)檄
二十二卷。清吴英(生卒年不详)撰。吴英字简舟,江苏吴县(今苏州市)人,诸生,生平不详。本书初次刊刻,只有四卷,继之为七卷、十卷,最后增订成二十二卷,因此《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列为三条,现合为一条。卷
一卷。不著撰人名氏。其书主要记述历代帝王的世系、年号、岁数,另对各代帝王的贤否,亦有论及,但以寥寥数语简单概括。据考证,可能为宋代所撰,《永乐大典》有收录。
十卷。清胡林翼撰。此书体例同《读史兵略》。因前编终于五代,故又作《续编》,述宋、元、明三朝兵事,取材于毕沅《续资治通鉴》和《明史》。此书有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上海图书集成印刷局铅印本,据莫友芝抄
四卷。明方时化撰。该书是时化之子方庞的听讲笔记,所以取名“述谈”,是方氏《易》学的第三种书。书中含《密义述》二十则、《名象述》十二则、《卦爻述》四十则、《凡例述》十二则。首卷之末有佛家三乘之说,可见其
十六卷。清张邦伸(详见《庆诞记》)撰。该书原名《锦里新闻》,因与段成式书同名,遂改定今名。锦里即成都别名。此书记蜀中人物,至清初为断凡《明史》有载或系明朝科第者,概不收录。卷首有邦伸自序及凡例。分名宦
见《证治准绳》。
二十五卷首一卷,清姚念杨等修,赵裴哲纂。姚念杨,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曾任益阳县知县。赵裴哲,益阳县人,候选教谕。《益阳县志》同治八年(1869)刻本,共二十五卷首一卷,分为十二门。一,舆地志,为目七
八卷。清江昱(1706-1775)撰。江昱字宾谷,号松泉,江苏江都人。乾隆廪生,自幼有圣童之称,安贫嗜学,拥书万卷,治经史、考金石,尤称精通。一生著述很多,有《尚书私学》四卷、《韵岐》四卷、《梅鹤词》
十二卷。清萧光远撰。光远字吉堂,贵州遵义人,道光举人。其专取经文观玩,因将同句、同字、同旁、同音及不同字,分汇抄集,又以全易一千三百余字,据《说文解字》逐一比勘,编成易例易注若干卷。后分成《属辞》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