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蜀石经

蜀石经

八册(庐江刘氏影印本)。刘体乾辑。体乾字健之,安徽庐江人。此书为刘氏辑其先后所得蜀石经拓本影印而成。只以册计,不分卷。第一、二、三册是石经《周礼》。第一册是卷九,存三十七页半。其存字自《秋官上·蜡氏》注“此官之职”句的“职”字起,至《秋官上》末经文“如蛮隶之事”句止。第二册是卷十,存三十八页半。其存字自《秋官下》“布宪掌邦宪之刑禁”句起,至《秋官下·掌客》注“载米之车也”句止。又存“曰薮十薮曰秉车”七字。第三册是卷十二,存二十三页。其存字自《冬官·玉人》注“男守蒲壁”句的“壁”字起,至《匠人》“窦其崇三尺墙厚三尺”句的“厚”字止。第四、五、六册是蜀石经《春秋左氏传》。其四、五两册是卷十五,存五十三页。其存字自襄公十年经文“经十年春”句起,至十五年注“郑之有谋也”句的“也”字止。其第六册是卷二十,存三页。其存字自昭公二年“夫子君子也”句的“子也”起,至传“女罪之不恤而又何请焉”句的“而”字止。中间缺经文十二字,注二字。第七册是蜀石经《公羊传》,是《公羊传》卷二,存十九页。其存字自桓公六年传“犹曰是人来也”句的“来”字起,至传“归者出入无恶”句的“无恶”字止。其后残破不完,仅存“注入不应盗国”五字和“也不书出时者略小国”九字以及传“公会齐”三字。第八册为蜀石经《穀梁传》,存两页半,又三页半,又两页,又半页。半页者为卷六,其存字自文公元年传“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句起,至“王使叔服来会彝”句止。三页半者为卷八,其存字从成公元年传“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句起,至传“举其贵者也”句“其”字止。其两页半和两页者为卷九。两页半者,其存字自襄公十八年传“公会晋侯”句起,至十九年传“晋士匄帅师侵齐至谷”句的“至”字止,末半页仅另装“廿四”两字。两页者,其存字自襄公二十六年传“公会晋人”句起,至二十七年传“晋专喜之徒也”句止,其后残破不完,仅存传“何也已虽急”五字;“是亦弑君者”五字;“有是信”三字;注“恶”一字。共八册。存《周礼》、《春秋左氏传》、《公羊传》、《谷梁传》等四经,共九卷。只有《左氏传》卷十五是完整的,为壬寅夏四月付印。册首冠以王树楠序。各册前后共附图十二幅及乾嘉以来百余家所题的诗词记跋。其中如杨珤臣的跋辨析源流,吴履敬的跋考订同异,翁方纲的跋论蜀刻宋刻的不同。还有附于各卷的陈庆镛的考异补,缪荃孙的校记,以及缪氏诗注认为《穀梁传》后“廿四”两字为所记石数等等,这些对于研究蜀石经都具有参考作用。蜀石经传本久已稀少,只有明内阁储有全本,见于张萱所撰《疑辉》。至有清一代,据各家所见所闻,见于记载的,只有当初黄树谷所藏,后来归王溥、黄丕烈所有的《毛诗》卷一、卷二;当初由赵魏所藏,后来归汪继培所有的《周礼·夏官》三十六行;杨继振所藏的《周礼》卷九、卷十,《春秋左氏传》卷十五,《穀梁传》卷九;当初陈芳林所藏,后归梁章钜所有的《春秋左氏传》卷二十;陈庆镛所藏的《周礼》卷十二;《公羊传》卷二;魏亦鹤所藏的《尚书·尧典》一篇;王树楠所见的《尚书》三十六行以及清内阁散出的《谷梁传》卷六、卷八、卷九后两页。刘氏此书所辑,只有《毛诗》、《尚书》,《周礼·夏官》不在其内,其余则悉萃于此,可谓集蜀石经之大成。王国维《观堂集林·蜀石经残拓本跋》,鉴于《左氏传》卷十五首面前有东宫书府印,与内阁散出的《穀梁传》卷六首页的印记相同,遂认为刘氏所辑皆源出内阁,即张萱所见大库之本。王氏考溯渊源,颇为可据。但所记页数,《周礼》卷九误作三十八页;,卷十误作三十七页;《穀梁传》卷九两页半,误作两页。其数均与刘氏此书不符,悉当以刘氏此书为据。考石经之刻,早于蜀石经的,汉有熹平,魏有正始,唐有开成;晚于蜀石经的,北宋有二本,南宋有高宗御制书,清有蒋衡所书。这些石经均仅刻经、传正文,不及于注。而蜀石经则经、注并刻,且所据为太和旧本,因此各家竞相推重。只有阮元的《毛诗校勘记》对蜀石经独有微词。现根据王昶的《蜀石经残字考》、吴骞的《蜀石经考异》,冯登府的《石经考补》、栋庆镛的《石经考异补》、缪荃孙的《蜀石经校记》来看,蜀石经的脱字、羡字、误字固所不免,但可据以订正各本脱字、羡字、误字的材料也很不少。全祖望认为其书既然很庞大,舛误之处自不可免,重要的是那些可以用来考证各本的材料。其持平之论,确实可以作为对蜀石经的定评。只是所谓蜀石经,详考各经,实不尽刻于蜀。据晁公武《郡斋读书志》说,蜀石经《左氏传》三十卷,不缺唐讳及国朝讳,而缺“祥”字,当是孟知祥僭位后的刻石。其《穀梁传》不缺唐讳、蜀讳,而缺“恒”字,可知刻在真宗以后。又其《汉读书附志》说,蜀石经三传至皇祐初才刻完,所以《公羊传》后,书云“大宗皇祐元年岁在己丑九月辛卯朔十五日乙巳工毕”。可知《公羊》、《穀梁》二传,实际上刻于宋代。之所以总称为蜀石经,是因为当初刻石的时候是由后蜀统揽的。

猜你喜欢

  • 滂喜斋丛书

    五十四种,九十五卷。清潘祖荫(1830-1890)编。潘祖荫字伯寅,号郑盦,江苏吴县人。咸丰年间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卒谥文勤。学识渊博,擅长古籍考证及金石学。丛书汇辑晚清学者著作,共分四函,每函又按四

  • 永平府志

    ①二十四卷,首一卷,末一卷。李奉翰、顾学潮修,王金英纂。李奉翰,字香林,奉天正蓝旗汉军人。监生,乾隆三十七年(1772)任永平知府。后升江南松太道。顾学潮,字小韩,江苏元和县(今江苏苏州市)人。副贡。

  • 安龙纪事

    一卷。明江之春撰。江之春,贵州安龙(今贵州安龙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人,生卒年月及生平事迹不详。《安龙纪事》记永历帝自广西南宁移跸贵州安龙府,有马吉翔者,原为北京内监长班,复为书办,冒功受宠,逢迎内监,官

  • 兰芬斋丛书初集

    见《汗筠斋丛书》。

  • 古易汇诠

    无卷数。清刘文龙撰。文化字体先,福建宁化人,雍正年间诸生。全书共分四册,第一册列古易十二篇,其中上、下经为二篇,十翼为十篇,并附有伏羲六十四卦之方圆图;第二册诠释上经;第三册诠释下经;第四册诠释象辞、

  • 学古堂日记·周易二种

    无卷数。清顾树声、许克勤撰。学古堂为苏州书院名,刊有学古堂日记若干卷。此周易一种即载其中。其一为顾树声撰。顾树声字九皋,元和人。日记只十则,其说以郑氏为宗,但支离破碎、谬误之处不少。如解“直方大”时,

  • 修真捷径

    九卷。元余觉华(生卒年不详)撰。余觉华,字荣甫,建安(今属福建省)人。撰有《修真捷径》九卷。此书约成于元至元中。书中所辑录之文,多为服气炼神的歌诀等。《四库提要》称其“论皆笃实,大旨阐发谷神不死之说者

  • 养知书屋集

    五十五卷。清郭嵩焘(1818-1891)撰。郭嵩焘,字伯琛,号筠仙,湖南湘阴人。道光进士,官至巡抚、按察使、兵部侍郎,驻英、法大臣,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著有《养知书屋遗集》、《史记札记》、《礼记质疑

  • 龙城录

    二卷。旧本题唐柳宗元(已著录)撰。此书《新唐志》、《崇文目》、《读书志》,《通志》均未载录,只在《书录解题》、《通考》、《宋志》才开始载录,原因是一些学者不认为是柳宗元的著撰。例如何薳的《春渚纪闻》,

  • 蒋观云先生遗诗

    一卷。清蒋智由(1866-1929)撰。蒋智由,字观云,别号因明子。浙江诸暨人。中日甲午战争前后,与维新派人士交往,亦主张变法。光绪二十三年(1897)举人。二十八年(1902)冬赴日,参与《新民丛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