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莱州府志

莱州府志

①八卷。龙文明修,明赵耀、董基纂。龙文明,江西永新县人,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二十七年(1599)任莱州府知府。赵耀字见田,掖县人,隆庆五年(1571)进士,选庶吉士,历官至河南提学佥事、浙江提学副使、山西参政、阳和按察使、巡抚辽东右佥都御史。辑有《古文隽》一书。董基,掖县人,万历八年(1580)进士,曾任刑部主事、南京礼部主事,升员外郎。莱州,唐时始置州,明初升为府,领掖县、平度、淮州、昌邑、胶州、高密、即墨五县、二州。考府志创修于明嘉靖十四年毛文简。距其时已七十余年未有续修。而时迁事易,风俗文化推移,典章制度变易,史籍几于散失。龙文明莅任后,慨然欲加增修,就请郡人中丞赵耀、董基总其事,发凡起例,采访旧闻,并檄属邑,各采故实,以备参考,自春到冬,历八月而志成。《莱州府志》万历三十二年(1604)刻本。全书八卷,分为:卷一舆地图凡九,沿革表三;卷二星野,疆域,形胜,山川;卷三城池,公署,乡社,户口,田赋,徭役,马政考,风俗,物产,学校;卷四祀典,选举;卷五封赠,兵防,屯田,将材,桥梁,驿传,铺舍,宫室,市集,堤堰,储恤,帝迹,贤哲,宦迹,名臣;卷六人物,忠义,孝友,儒林,文学,武功,隐逸,善行,侨寓,列女等;卷七至卷八艺文等。此志虽为重修,实如创制,体例谨严,记载详确,取材虽繁,如《通志》、《通考》、《山海经》、《二十一史》等,而不芜杂。对旧志中的错误,尚能纠正。为明志中的善本。其尚有民国二十八年(1939)铅印本。②十六卷,首一卷。清严有禧纂修。严有禧字毅庭,江苏常熟人,进士出身,雍正十一年(1733)任莱州府知府。严有禧莅任后,见府志自康熙五十一年(1712)知府陈谦重修后,距当时又三十年了,其间文物典章,宜见于志,莫可殚述。乾隆四年,设局开馆,聘请郡中宿儒、别州名流一同编纂,历数月而志成。《莱州府志》乾隆五年(1740)刻本。此志体例,不举纲要,仅列小目,其中多承袭旧志。按《莱州府志》经龙文明、陈谦两次纂修,龙志精严,陈志详博,此志则据以损益折衷,书中凡征引两志,称龙志为“前志”,称陈志为“旧志”,以示区别。此志义例谨严,记载详确。如旧志赋役志太烦,且舛讹较多,此志依据《赋役全书》,悉为厘正。并于书卷首置订误一篇,纠正前志中的谬误。足见其严谨,可供参考。

猜你喜欢

  • 深衣考

    一卷。清黄宗羲(1618-1695)撰。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黎洲先生。浙江余姚人,为明末清初思想家。从学刘宗周,青年时领导“复社”,反对宦官专权,几遭杀害。清兵南下,召募义兵抗清,成立“世忠营”

  • 见闻记忆录

    五卷。明清之际余国桢(生卒年不详)撰。国桢字瑞人,别号劬庵,遂安(今浙江淳安)人。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进士,官至富顺县知县。《见闻记忆录》乃是国桢入清以后居家所作,多为随笔杂录之作。在自序中,称

  • 芙蓉镜孟浪言

    四卷。明江东伟(约1621年前后在世)撰。江东伟,字青来,自号壶公,开化(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万历丙午举人。著有《芙蓉镜孟浪言》四卷。这部书分元部、幻部、灵部、幽部共四集。摘录的都是诸神仙鬼怪的

  • 校经室文集

    六卷。《补遗》一卷。清孙葆田(1840-1911)撰。孙葆田字佩南,山东荣成人。官合肥知县。其治狱精詧,不避权贵,亢直声闻天下。然又以文人兼循吏、勤撰著、重友朋名世。有《孟子编略》、《岁余偶录》等。此

  • 周易参义

    十二卷。元梁寅(生卒年不详)撰。寅字孟敬,新喻(今属江西)人。元末明初经学家。世业农,家贫。寅自力于学,淹贯百家。元末召集庆路儒学训导,以亲老辞。明初征召天下名儒修述礼乐,寅在礼局中讨论精审,诸儒皆推

  • 毛诗古韵

    五卷。清牟应震撰。此书前有张鹏序及作者自序。作者以为古韵久亡,春秋以后之书,不能作为春秋以前的证据。于是求之于《诗》,故是书以《诗》为主,《诗》合用者则合之,不合者则分之,旁及者则通转之。计分《诗》韵

  • 三传经文辨异

    四卷。清焦廷琥(1783-?)撰。廷琥一名琥,字虎玉,江都(今江苏江都)人,循子,廪生。能读书,传父学,著有《尚书申孔篇》、《读书小记》、《蜜梅花馆诗文录》、《因柳阁词钞》等。《三传经文辨异》用古人以

  • 湖南通志

    ①一百七十四卷,首一卷,清陈宏谋、杨廷璋修,范咸、欧阳正焕纂。陈宏谋(1696-1771),原名为陈弘谋,字汝咨,广西临桂(今桂林)人,雍正元年(1723)进士,初授吏部郎中,乾隆间历任浙江、云南、江

  • 江阴季氏家乘

    一卷。撰者不详。该书记清代江苏江阴季氏父子孙一家之事实。季熙生季麟,季麟生芝昌,芝昌生念诒。熙以布衣授徒终身,麟官至知具,芝昌官至军机大臣外任闽浙总督,念诒官至翰林院编修。该书当为念诒所编。现有同治年

  • 读抱朴子

    一卷。清俞樾(详见《易贯》)撰。此书是俞樾读葛洪《抱朴子》随笔所作。其间或补证经义,或补证史事,或补证诸子,或订正字误,所述颇为精当。但也有考之欠详者,如其以“项”为“颜”字之误,认为项托当作颜回。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