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荣经县志

荣经县志

二十卷首一卷,清贺泽、王琢修,张赵才纂。王琢,汉源人,曾知荣经县事。张赵才,邑人。荣经县志,明末创于邑令无锡张维斗,盖取宋子恭所辑者润色订正之,而于舆图、食货、风俗、官署、桥梁、官迹、选举、艺文诸目,增补其缺略。清乾隆十年(1745),县令劳世沅踵事增修,于浮屠氏获张志写本二册,已篇章残缺,无复伦次。劳令因之增辑成书。以是迄于民国初年,中无绪者。民国二年(1913)冬,蒲圻贺泽知县事,慨然以纂述属张赵才。旋贺去而粤西梁士谔知县事,仍以张赵才及黄汝鉴等分别编纂。《荣经县志》民国四年(1915)刻本。为二十卷,分十四门。依次为疆域志、人物志、艺文志、建置志、武功志、山水志、五行志、官师志、物产志、学校志、新政志、风俗志、赋役志、礼典志。此志付梓后,经兵燹,刻板大多散失。民国十七年(1928)王琢知县事,仍以补辑之任张赵才,书成则为兹编。《荣经县志》民国四年(1915年)刻,民国十八年(1929)增刻。共二十卷,此志除摹勒前式刊补散失外,复于官师、人物、武功、艺文诸志,颇有增损。其首载旧序七篇,新序十篇,约占全书十分之一。卷十四至卷十九,均属艺文,大多世俗酬酢之作,不免文浮于质,末大于本。其体例亦欠精审。

猜你喜欢

  • 左海经辨

    二卷。清陈寿祺(详见《五经异义疏证》)撰。本书说经固然颇有所得,但也不无失误。自秦代焚书之后,学者不能一睹全经,于是各持所见。其中如今文《尚书》有“序”说,认为伏生二十九篇包括“序”,但不含《大誓》,

  • 汉官答问

    一卷。清陈树镛撰。陈树镛,广东番禺县人,是道光时的大学问家陈澧的高足弟子。他以班固的《汉书》为底本,旁采群籍,将史料编排整理,对某些问题进行了翔实的讨论,最后写成本书。书中对汉代官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叙

  • 文苑英华钞

    四卷。宋高似孙编。高似孙生平事迹详见《剡录》。此书主要采摘《文苑英华》中典雅字句可供文章之用者,重新编排而成。体例略仿洪迈《经子法语》,全部为摘录抄合成编。书中所录间有与他本不同之处,如,吕令开莲峰赋

  • 澂景堂史测

    十四卷,清施鸿撰。施鸿字则威,邵武(今福建邵武县西)人。康熙年间由岁贡生官至奉天府经历。《澂景堂史测》选取《通鉴》中从晋代到隋代的事迹,分别一一予以评论,一共有一百七十七则。在书前自序中作者解释了为什

  • 黄帝祠额解

    一卷。明李维桢(详见《史通评释》条)撰。此书是李维桢奉诏谒黄帝陵,见旧祠取鼎湖之事,额曰龙髯,于是便作此书以辨其不经,认为骑龙即乘六龙之义,其实在《子华子》中已有此说,无庸复赘。又举百家所言黄帝神灵诸

  • 后山诗注

    十二卷。宋陈师道撰。任渊注。任渊,生卒年不详,字子渊,新津(今四川新津县)人。绍兴元年(1131),以文艺类试有司第一。官至潼川宪。任渊生南北宋间,去元祐诸人不远,对同时所周旋者亦能一一知其始末。故所

  • 古易诠

    二十九卷。《今易诠》二十四卷。明邓伯羔撰。伯羔字孺孝,江苏常州人。邓氏先辑明人《易》说为“今述”若干卷,继辑古今诸家《易》说为《易诠》。按吕祖谦古《易》本次序排列,为上下经、《彖传》、《象传》、《系辞

  • 道德真经衍义手抄

    二十卷。宋末元初王守正(生卒年不详)撰。王守正,五峰(今四川泸县)人,号清安逸士。撰有《道德真经衍义手抄》,原题“五峰清安逸士王守正集”。此书卷首序和前两卷(共八章)已经散失。其书首为经文分八十一章,

  • 等韵精要

    一卷。清贾存仁撰。存仁字木斋,山西河东人。书刊于乾隆四十年(1775年)。分五篇:一曰《述原》、二曰《总论》、三曰《图说》、四曰《别传》、五曰《备考》。其《述原》篇摘举《性理精义皇极篇》及《音韵阐微》

  • 茶史

    二卷。清刘源长撰。刘源长,字介祉,淮安(今江苏淮安县)人,生卒年及事迹均不详。著有《茶史》一书。是书卷端题名,自称为“八十翁”,由此可知此书为刘氏晚年而作。书的上卷,主要记载茶品;书的下卷主要记载饮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