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聂氏经学丛书八种

聂氏经学丛书八种

十七卷。清聂镐敏撰。聂镐敏,生卒年不详。字京圃,湖南衡山人。嘉庆间进士,提督安徽学政,官浙州府知府。好程朱理学。由于《周易》产生于原始宗教,具有哲学的内容和卜筮外衣的双重特点,使后世的易学形成义理、象数两大派。聂氏在《易理象数合解》中提出象数是《周易》固有的东西,是在义理的基础上产生的,理就是象数,理与象数相辅相成,解释象数离不开理,同样解释理也离不开象数。汉以后的说《易》者,不能深知此理,纷纷主观推衍,使《易》学产生一些神秘荒诞之说。聂镐敏综合各家之说,加上自己的研究所得,绘为图解,著《易理象数合解》二卷。唐代韩愈反对佛教,提出以《大学》为纲领的理论体系。《大学》讲的是一套唯心主义理论。与此同时,李翱也反对佛教,他推崇《中庸》。到南宋,朱熹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称为四书。四书为封建学者必读的经典,与五经同样受到重视。《大学》、《中庸》都是《礼记》中的一篇。程颐、朱熹认为《大学》是孔子的遗著,是初学入德之门。《中庸》之说“不偏”“不易”,是治国不变之“常道”。聂氏对程朱理学推崇倍至,认为是万古不灭之学,当发扬光大,为此对《大学》的有关资料进行搜集、整理、注释,以恢复古本《大学》的原貌,著《古本大学通解》。此书在观点上与程朱理学保持一致,书的宗旨仍然是“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对那些以“正心”、“诚意”、“慎独”为本的观点表示了不同的看法。另著《中庸孟子说约》、《论语说约》二书,一依旧说,仍未脱朱熹《四书集注》的窠臼。其他诸书,均为研究音韵学的重要书籍。从《聂氏经学丛书八种》来看,聂氏长于阐发经书理论,短于考证训诂之学。目录:《易理象数合解》二卷,《古本大学通解》二卷,《论语说约》二卷,《读经析疑》二卷,《宫商角徵羽古声》一卷,《五声述古》一卷、《韵学古声》五卷。有清嘉庆至道光间刻本行世。

猜你喜欢

  • 韦弦自佩录

    十二卷。明朱辅(生卒年不详)撰。朱辅号杲庵,建德(今浙江省建德县)人。官至简州知州。此书取唐、宋以来议论事实可为法戒者,分类摘载,共十二卷,分为十二门。其中颇杂以禅门,其宗旨也未为精粹。此书尝再刻于壶

  • 尚书今文新义

    二十九卷。清廖平(1852——1932年)撰。廖平原名登廷,字季平,晚号六译,四川井研人,清末民初经学家,光绪十五年进士,曾任尊经书院、四川国学院教职。廖平治经,早年受王闿运影响,专治今文学,后来又讲

  • 四婵娟杂剧

    一卷。清洪(1645-1704)撰。洪生平详见《长生殿》(辞目)。洪开始戏剧创作,为时很早,在《长生殿》之前就写过不少剧本,共有八种,现存的只有此《四婵娟》杂剧。《四婵娟》与徐渭的《四声猿》体制相仿,

  • 平台纪事本末

    不分卷,未著撰作人姓名。该书的断限为:自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台湾林爽文发动反清起义起,至乾隆五十三年五月镇压起义的清军撤离台湾止。书的作者在追述了林爽文的身世和以天地会组织群众的情

  • 今文尚书

    一卷。清马国翰辑。马国翰,道光时人,生卒年不详,字词溪,号竹吾,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人,道光进士,官至陇州知州,清代学者。他辑有《玉函山房辑佚书》,共收佚书五百九十四种,其中较好的为经部诸书,此《今

  • 定变录

    六卷。明许徽编。许徽,浙江人。生卒及仕履均不详。该书是由多部书汇编而成的,主要记载副都御史张佳允事迹。其六部书是:《滑县擒盗记》一卷,黎阳人卢楠撰。《靖皖纪事》一卷,云间人莫如忠撰。《宜抚降罚记》一卷

  • 治世龟鉴

    一卷。元苏天爵(1294-1352)撰。苏天爵字伯修,真定(今河北正定)人。少师事安熙,吴澄、虞集。泰定元年(1324),擢应奉翰林文字。至顺元年(1330),参修《武宗实录》,任江南行台监察御史。武

  • 尚书揆一

    六卷。邹期桢撰。其生卒年不详。期桢字公宁。无锡(今属江苏省)人。明代学者。万历中诸生。曾与吴桂森俱从著名学者高攀龙受业,时称为两素衣先生。除《尚书揆一》外,尚有《读尚书六要》之作,为其孙邹升所述。《尚

  • 论语事实录

    一卷。清杨守敬(1839-1915)撰。守敬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都宜人。清史地学家,书法家。喜治金石目录之学,长于史地考证,著述宏富。编撰《日本访书志》、《留真谱》、《古逸丛书》,著《历代舆地图

  • 别释常谈

    三卷。撰人不详。《四库全书总目·杂家类存目》谓其书,引《中庸》冠以《礼记》,知为宋人所作。又谓称齐桓公为齐威公,知为南宋人所作。书中所征引书籍,如苏轼《东坡集》、苏辙《栾城集》、魏泰《临汉隐居诗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