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群经质

群经质

二卷。清陈仅撰。仅字余山,浙江鄞县人。此书虽没有大发明,但错误也比较少。例如,《屯》曰:“利建侯。”《豫》曰:“利建侯”。此书认为,创业守文皆以建侯为利,后世废封建而设郡县,必无长治久安之策。这只是囿于旧说,不足深责。对于《伊训》《说命》,颇信东晋古文《尚书》,对《泰誓》则认为是假的,说它最害义者为“乃汝世仇”四字。陈氏认为:“帝辛在位三十三年,商民之被其毒只及身而已,何得以世仇目之?如指纣先世言,是六七王之遗泽,欲以一笔抹煞之,即祖君望讨杨广檄文,亦不至是。曾谓武王为是言哉?”这确实不是漫无识别之言。对于《小雅·节南山》,陈氏认为“此诗之作,当监谤之时,而明著己字,直斥王讻王,卒未闻加罪也。后世禁私史、治匿名,至著为律令,有古昔暴主所不肯为者。可以观世变矣。”这尤其是有感而发。陈氏又说:“《礼记·祭法》惟末段可取,其余皆不足信,大抵剽辑纬书杂说而成者,文义亦极疏浅。《仲尼燕居》,夫夔达于乐而不达于礼,岂有不达于礼而能教胄子以直温宽栗诸德者?伯夷典礼亦必不让之,殆非孔子之言。”这虽然是疑经,但确实是有见识。对于《论语》“子谓子夏毋为小人儒”,陈氏则认为:“夫子此言必非无谓而发。子夏,笃信谨守之士。‘小人’二字似非子夏对病之药。此‘小人’当解如‘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之‘小人’,荀子所谓子夏氏之贱儒是也。”此论实确,最为可取。只是末附《通质》,谓“魏正始石经为中散(嵇康)所书,今人但称邯郸淳耳。”不知《晋书·赵至传》遇嵇康写石经乃失实之言。其非淳书,则桂馥《历代石经略》已有考辨。有光绪十一年文则楼陈氏排印本。

猜你喜欢

  • 会理州志

    十卷,清邓仁垣、杨昶修,王继曾、吴钟仑纂。邓仁垣,湖南武罔人,曾任会理州知州。杨昶,湖南元陵人,曾任会理州知州。王继曾,训导。吴钟仑,举人。会理州志创于雍正七年(1729),为知州罗国珠所修。乾隆六十

  • 无闻堂稿

    十七卷。明赵釴(约1556前后在世)撰。赵釴,字子举,一字鼎卿,桐城(今安徽桐城县)人。生卒年不详。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官至右佥都御史,巡抚贵州。著有《古今原始》(已著录)。是集为赵釴诗文集

  • 微言

    四卷。附《说书随笔》一卷。明詹在泮(生卒年不详)编。詹在泮字定斋,衢州(今浙江省衢州市)人。万历十一年(1583)进士,生平事迹不详。此书采辑明代讲学语录,将王守仁、王畿、罗汝芳三家合为一卷,此为良知

  • 周易解诂

    一卷。清丁晏撰。作者在此书序言中,阐明了他的治易方法,他认为勘正易经文字应以文字训诂为本,探求周易真旨则应以义理为途径。他还认为训诂非博考不明,易义非研究不精,因此对于周易文字的训解并非可有可无。因此

  • 左传属事

    二十卷。傅逊(生卒年不详)撰。傅逊字士凯,太仓(今属江苏省)人,明代经学家。少从师于文学家归有光,科举失意,晚年以岁贡授建昌训导。傅氏著述,除此外,还有《左传注解辨误》。此书之作,发端于其友王执礼,而

  • 观政集

    一卷。明李濂(1488-1566)撰。李濂字川甫,号嵩渚。祥符(河南开封)人。明代诗文作家。正德九年(1514)进士。官至山西佥事。此集是其正德十年(1515)在京观政时所作,故以为名。共赋二篇,各体

  • 庄元仲集

    一卷。清庄亨阳(1686-1746)。亨阳字元仲,号复斋。南靖(今福建省南靖县。一作靖南)人。康熙五十七年(1718)进士,官至淮徐海道。此集仅有文十二篇,是其官淮徐海道时所上奏的河防条议。其文均为政

  • 意园文略

    二卷。《事略》一卷。清盛昱(生平见《郁华阁遗集》条)撰。《意园文略》共二卷。卷一为序、《两淮盐法录要》序、《成场课士录》等八篇集序、《八旗文经》序、《阙特勤碑跋》、《芸香馆遗诗跋》等。卷二为劾疆臣欺蔽

  • 黄静山集

    十二卷。清黄永年(1699-1751)撰。黄永年,字静山,号松甫,江西广昌人。乾隆元年(1736)巡抚常安举博学鸿词,同年成进士,不预试,授刑部主事,疑狱多有平反,累官常州知府,为政宽而有礼。是集凡十

  • 庸吏庸言

    二卷。清刘衡撰。刘衡,江西南丰县人。嘉庆五年(1800)由副贡生考充官学教习,历任广东新兴及四川垫江、梁山、巴县等县知县。道光十年(1830)官至河南开归陈许道。书前有作者自序和郭尚先、吴寿椿二序。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