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学历史

经学历史

不分卷。清皮锡瑞(详见《经学通论》)撰。此书较系统地阐述了经学发展的历史。分为“经学开辟时代”、“经学流传时代”、“经学昌明时代”、“经学极盛时代”、“经学中衰时代”、“经学分立时代”、“经学统一时代”、“经学变古时代”、“经学积衰时代”、“经学复盛时代”共十个阶段。其划分虽未必准确,但毕竟勾勒出大致轮廓。在每一时代中都有论说,其中不乏卓见。如谓经传当分别,不得以传记概称为经。又谓治经必宗汉学,而汉学也有区别:前汉今文说,专明大义微言;后汉杂古文,多详章句训诂,两者均不能满足学者之心。于是宋儒起而言义理,这就是汉宋经学分立的原因。其说甚是。又谓汉学所以有用,在精不在博,欲通经致用,先求大义微言。而章句训诂之学,正如刘歆所讥,是分文析义,烦言碎辞,学者疲老尚不能究其一艺,其难易得失可知。古文经学出自刘歆,而古文训诂之流弊又先为刘歆所讥,则后世支离破碎之学,必为刘歆所不取。此说亦颇为中肯。此书也有偏颇之言。如以为象《小夏侯》之类的书,皆不当立学。今《小夏侯》之书久已亡佚,《大夏侯》一书,讥其破碎也无实据,则当废当立何以定之?这是皮锡瑞轻议古人之病。《经学历史》有光绪间《师伏堂丛书》本、《皮氏经学丛书》本,商务印书馆1929年出版的《万有文库》本,以及中华书局1959年、1981年据《万有文库》本出版的单行本。

猜你喜欢

  • 同治朝筹办夷务始末

    一百卷。清宝鋆等奉敕编纂。此书时间起自同治元年,终于同治十三年。目的、方法、体例皆同于两朝筹办夷务始末。内容上凡“历年恭奉上谕廷寄,以及京外臣工之折奏,各国往来之照会,书函等件均予收入。”其中多诸家文

  • 冬溪集

    二卷。明释方泽撰。释方泽,字云望,号冬溪,浙江嘉善人。生卒不详。为秀水精严寺之僧。《明诗选》载方泽诗,俱作《冬溪内外集》。据此本实作《冬溪内外集》。上卷为外集,下卷为内集。以诗为外,以文为内。其诗多涉

  • 周易明报

    三卷。清陈懋侯著。陈懋侯字伯双,福建闽县人。光绪丙子(1876)进士。官至江南道监察御史。作者认为《周易》是用来判断不同时间形势下的得失对错之书,故作者引申其义,取《系辞》中“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得失之

  • 铜梁县志

    十六卷首一卷,清韩清桂修,陈昌纂。韩清桂,曾任铜梁县知县。陈昌,邑人,进士。铜梁县明代志毁于兵燹,逮清乾隆二十九年(1764)县令郑王臣从事搜辑,仅人物、艺文二志。嘉庆十三年(1808)县令吕清踵事增

  • 素问悬解

    十三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黄氏认为《素问》八十一篇,自秦汉以后始著竹帛,传写数易,错误屡出,故加以参互校正,著为此书。如“本病论”、“刺法论”、“刺志论”旧本皆谓已佚,然黄氏考证认为“本

  • 说文段注订补

    十四卷。清王绍兰(1760-1825)撰。绍兰字畹馨,号南陔,晚年自号思惟居士,萧山(今属浙江)人。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官至福建巡抚。学以许慎、郑玄为宗,于《仪礼》、《说文》致力尤深,著述宏

  • 补辑石柱厅新志

    十二卷。清王槐龄纂修。王槐龄,曾任石柱厅厅丞。石柱,宋为南宾县,元因宋制,明并南宾,其石柱土司则如旧。清设石柱厅。石柱厅旧无志,清康熙间曾尝试纂修,然事未竟而稿佚。乾隆四十年(1775)厅丞王荣绪为志

  • 明水文集

    十四卷。明陈久川(1494-1551)撰,久川,字惟溶,号竹亭,江西临川人。正德九年(1514)进士。授太常博士。武宗南巡,与舒芬等连疏谏,除名。世宗即位,起为主客司郎中。后贬谪。遇赦复官,因居明水山

  • 田叔乐集

    十二卷。明田汝成撰。生卒年不详。汝成生评详见《炎徼纪闻》四卷辞目。全稿本名《豫阳集》,亦名《杨园集》。此集是汝成晚年令其子艺蘅所编,凡诗文三百六十九首。五十以后所作均不在此。汝成归田后,盘桓湖山、搜剔

  • 小学说

    一卷。清吴凌云(生卒年不详)撰。凌云字得青,号客槎,嘉定(今属江苏)人。岁贡生。曾寄居于钱大昕之孱守斋,得读钱氏藏书,闻见益廓。于许氏《说文》探索义类,时能发前人所未发,钱大昕尝采其说入《养新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