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史辨论

经史辨论

四卷。清张均(生卒年不详)撰。张均字坦斋,浙江江山(今江山县)人,官射州学博。生平不详。本书前有自序。全书大体上议论多而考证少,而所议论的东西也是泛衍多而精实少。论《二戴记》,根据《汉书·儒林传赞》、《艺文志》和《刘向传》,孝、宣时《二戴记》已列入学官,后数十年至成帝,才召刘向校对经传,而《隋书·经籍志》反倒说戴德删除刘向所编为八十五篇,戴圣又删为四十六篇,马融增加《月令》、《明堂》、《乐记》,合计四十九篇,这就是《礼记》。却不知刘向著别录,已有四十九篇书目,与今之《小戴礼》相同,怎会容马融增入?《大戴记》篇目,始三十九,止四十一,应当是四十三篇,中间空缺四篇,重出一篇,已不见的有三十八篇,统括计算,也不能合于八十五篇数目,那么《隋书》是无稽之谈就是可信的了。又论“卫宣公烝夷姜”,认为卫宣公立于鲁隐公四年十二月,卒于桓公十二年十一月,在位仅十九年。当他为公子的时候,还出居于邢,国人杀州吁,才迎而立之。若烝夷姜,当在即位之后。急子的出生,也应在即位后二、三年,到宣公死时,尚未成年。急子的婚娶,应在宣公末年。说宣公自己娶了,生下寿和朔,而宣公快死时,朔还在襁褓之中,哪能去构陷急子?寿也不过两三岁,哪能偷旗先往?这件事于理应无,大概是左氏根据传说,未曾前后仔细思索。这两条颇有见地,前人也未曾论及。有嘉庆十年刊本。

猜你喜欢

  • 隆平县志

    九卷。明陈所学纂。陈所学,江南太湖(今属安徽太湖县)人,曾任镇江府训和隆平知县。万历十六年(1588)隆平县令林天秩创修县志。崇祯二年(1629)陈所学任知县后,“乃踵前志续葺之”,历二月而书成。明崇

  • 春秋钩玄

    四卷。石光霁(生卒不详)撰。石光霁字仲濂,泰州(今属江苏)人,明代经学家。石光霁为经学家张以宁弟子,洪武中以明经举,授国子学正,擢《春秋》博士。张以宁曾作《春秋胡传辨疑》(已佚),尝谓“唐陆淳氏合啖赵

  • 大转轮

    一卷。清徐石麒(详见《买花钱》)撰。杂剧《大转轮》共四折,取材于宋元评话中讼狱一类,写司马貌断狱之事。本书收于《垣庵词曲六种》本中。

  • 法华游意

    二卷。唐代释吉藏撰。吉藏生平事迹详见《华严经游意》辞条。《法华游意》是吉藏居京兆,录其主要之点裁为七轴。即指此游意二卷及义疏十二卷。此游意略破南方五时之教,北土四宗之论。因未见到天台之玄义文句,只得传

  • 安静子集

    十三卷。清安致远(1628-1701)撰。安致远,一名如磐,字拙石、静子,号缄庵。寿光(今属山东)人。康熙十一年(1672)贡生,此后十五年屡试不第,偃蹇失意而终。曾与李澄中、李焕章齐名,颇得周亮工赏

  • 史学提要

    一卷。宋黄继善撰。黄继善,字成性。宋盱江(今江西境)人。其书以四言韵语,编贯诸史。以便初学记诵。此书始于上古,迄于宋末。清魏禧为此书作序,并且将书中之缺失加以重订。盱江涂允恒为其补撰二篇,后来又为其书

  • 定襄县志

    ①八卷。清王时炯修,牛翰垣纂。王时炯字晋予,号万元,广东乐会县人,康熙二十九年(1690)举人,四十六年(1707)任定襄知县。按定襄旧志,创修于明万历七年县令安嘉士,其后万历四十四年县令王立爱增修,

  • 元朝典故编年考

    十卷。明末清初孙承泽(1592-1676)撰。承泽字耳北,号北海,又号退谷。顺天大兴(今北京市)人。吸崇祯进士,累官刑科都给事中。后降清,官至吏部左郎。其书取元廷事实,分代编辑。“正史以外,更采元人文

  • 说文假借例释

    一卷。清吴俜(其生平未详)撰。吴俜为广东鹤山(今高鹤县)人。是编亦专论六书之假借,其大旨谓古人字少,故依傍同声而寄其事。其说曰:“凡事物之无字者,皆得以寄之,此假借之本义。中古以后,文字日孳,古无其字

  • 公穀读本

    不分卷。清王源(详见《或庵评春秋三传》)撰。王源曾评点《春秋》三传,名为《文章练要》,分为六宗百家,而以《左传》为六宗之首,《公羊传》、《穀梁传》为百家之首。后人将《左传评》抽出单行刻印,康熙时涟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