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经义正衡叙录

经义正衡叙录

二卷。清雷廷珍(1854-约1893)撰。廷珍字玉峰,贵州绥阳县人,光绪十四年(1888)举人。曾在贵阳经世学堂主讲经术文学,又主持笔山书院讲席。廷珍拟著《诸经正衡》,此二卷,仅为其叙录。大旨分经义为小学、士学、贤学、圣学。将小学列于其首,可见治经继承了乾嘉学派之风。但在篇中又常对近世经学家动以《说文》诂经进行讥评,对《尔雅》诂训予以贬抑,则与考据诸儒大相径庭。又援《汉书·艺文志》谓六书皆造字之本,论今学古学斥郑玄杂揉今古,则与廖平之说合。但虽轻蔑古学,又不笃信今学,则与廖平稍异,且自伸独见,颇具条理。其谓六书的形声象声似刻意求新,却难以令人置信。论士学、贤学、圣学,极力推崇《孟子》、《荀子》,谓七十子后以二子为最纯,五经之传以二子为最古。据《荀子·劝学》:“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又证以“修身”、“非相”、“儒相”、“哀公”诸篇,认为士学、贤学、圣学当本于《荀子》。此说似言之成理。但评论清代经术谓“第就其纂述之业而论,专门墨守者,已拘而鲜通;博采兼收者,又通而泛滥矣。”将前人一笔抹煞,未免太过。其实,就他本人所论治经之方法,也不过老生常谈。其下则言《诗》、《礼》、《春秋》、《易》之经义,究其大意,即以为孔道一“中”可以概括,孔教一“礼”可以总领,中和乃天地之至道,礼乐为圣人的至教。其言肤浅,大而无当,于经学不过拾其皮毛而助其狂议而已。从本篇亦可推知其正衡诸书,大致类此。不过雷廷珍不盲从迷信,敢立新见,对开拓学者心胸具有一定启发作用。只是不幸早亡,未能进一步深造研求。《经义正衡叙录》有光绪二十八年刻本。

猜你喜欢

  • 菊花百咏

    一卷。明杨循吉(1458-1546)撰。杨循吉,字君谦,自号南峰山人,吴县(今属江苏)人,成化二十年(1484)进士,授礼部主事,后乞病归。详见(《苏州府纂修识异》)。此编以菊花的不同种类,各按花名分

  • 保德州志

    ①十二卷,首一卷。清王克昌修,殷梦高纂。王克昌字燕及,号澹园,别号瀚渑,山东临淄县人。康熙二十六年(1687)经魁,三十年(1691)进士,三十八年(1699)授贵州贵定县知县。四十年(1701)调知

  • 梦泽集

    二十三卷。明王廷陈(约1531年前后再世)撰。王廷陈,字稚钦,湖北黄冈人。生卒年不详。幼好弄,颖慧绝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选庶吉士,官至裕州知州。廷陈才高,诗文重当世,一时才士鲜能过之。著有

  • 禺山文集

    一卷。《诗集》四卷。明张含(1479- 1565)撰。张含字愈光,又字用光,号禺山,永昌卫(今云南保山)人。正德二年(1507)举人。著有《禺山文集》。张含学出于李梦阳。又与杨慎最契,故诗文皆为杨慎所

  • 新都县志

    ①十八卷首一卷,清张奉书纂修。张奉书,江苏人,曾任新都县知县。新都县旧无志,乾隆初陈铦肇修,然草创未及授梓。嘉庆年间亦曾纂修志书一部,然仓促盈帙,以应檄取,实可谓漏脱讹夺之作。张奉书任县令后,旁搜博采

  • 永清县志

    二十五篇,附文征五卷。清周震荣修,章学诚纂。周震荣,字青在,浙江嘉善人,乾隆举人,历任青阳知县、清苑县承、永清知县。章学诚(1738-1801),字实斋,号少岩,会稽(今浙江绍兴)人,乾隆进士,官国子

  • 水浒记传奇

    二卷。明许自昌(1578-1623)撰。其生平详见《灵犀珮传奇》(辞目)。此记撰于明万历庚戌以后,故明吕天成《曲品》不及著录,清高奕《传奇品》,黄文旸《曲海目》等均题为自昌撰。此记两卷,三十二出,演梁

  • 朱注发明

    十九卷。清王掞撰。王掞号颛庵,江苏太仓(今江苏太仓)人。太常王时敏之子,官至文渊阁大学士。是书无序,有钱之骏所作凡例,依次为《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以为统系次第应如此。王掞笃信朱子,就

  • 春秋名字解诂补义

    一卷。清俞樾(详见《周易平议》)撰。俞樾治经学私淑高邮王氏。王引之曾撰有《春秋名字解诂》,俞樾撰《春秋名字解诂补义》,对王氏之书重加补正,纠正其中的疏失。该书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收入《皇清经解续编》及《

  • 玉斗山人集

    三卷。元玉奕(约1279前后在世)撰。奕字敬伯,玉山(今属浙江)人。生卒年不详。入元,特补玉山教谕,自号至元逸民。所著有《斗山文集》、《梅岩杂咏》、《东行斐稿》等。此集共三卷,原名《东行斐稿》。为明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