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头条>历史百科>四库百科>绍邵轩丛书七种

绍邵轩丛书七种

十八卷。王树荣(1871-?)撰。王树荣字仁山,晚号戟髯,浙江吴兴(今湖州)人。1894年甲午科举人。毕业于京师法律专门学堂,历任江苏高等审判厅推事,直隶高等审判厅推事、民庭庭长。1915年10月,任山西高等检查厅检查长。后任安徽高等法院首长。著有《刚齐法学丛刻》、《墨守家法》、《相人偶居诗文稿》等。《绍轩丛书七种》汇辑了王树荣研讨《春秋》三传的几部书、《续公羊墨守》、《续穀梁废疾》、《续左氏膏肓》、《公羊何注考订》、《箴箴何篇》、《续公羊墨守附篇》、《续左持平》。为著此书,王氏博取诸家之说,详细阐述自己的观点,持论精湛。如王树荣认为:“孔顨轩(广森)说《春秋》意欲沟通三传,崔怀瑾(适)谓其作《公羊通义》,援引《左氏》之事以乱之,是犹凿冰求炭也。吾谓庄方耕(存与)《春秋正辞》,刘申受(逢禄)《公羊解诂笺》,往往栏入《穀梁》义,亦不啻鱼目之混珠。”王氏对孔广森、庄存与等人的批判,说明他坚持何休《公羊》之学,并视之为颠扑不破的真理。王树荣对《左传》列举了六谬:“左氏非编年之史”、“左氏无释经之例”、“左氏有增窜之文”、“左传多乖牾之事”、“左氏多违经之处”、“左氏非传经之传”。另外还提出《国语》为刘歆杂采他书所作,绝不是《左氏外传》;《左传》是刘歆改窜《左氏国语》而成。可见他的这些观点恪守《公羊》家法。王树荣在论述“左氏之伪”和“《国语》非左氏外传”时,不赞同康有为、崔适等人把古文经典一概指斥为“伪经”的看法,可说是别有创见。《绍邵轩丛书七种》目录:王树荣撰《续公羊墨守》三卷、《续穀梁废疾》三卷、《续左氏膏肓》六卷、《公羊何注考订》一卷、《箴箴何篇》一卷、《续公羊墨守附篇》三卷、《读左持平》一卷。有民国年铅印本行世。

猜你喜欢

  • 含山邑乘

    三卷,明牟蓁修,蒋椿等纂。即《嘉靖含山县志》。

  • 读左管窥

    二卷。清赵青藜(1700——1780)撰。青藜字然乙,号星阁,泾县(今属安徽省)人。乾隆丙辰(173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山西道监察御史。著作除《读左管窥》外,还有《星阁史论》、《星阁正论》

  • 诗韵歌诀初步

    五卷。清倪璐辑,戈涛、刘乾用二人参与鉴定。倪璐字玉华,汉阜人。书前有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戈氏序和二十五年(1760年)刘氏序,次为凡例,包括“读诗韵法”、“识字法”、“分九音法”、“分清浊歌”等

  • 考工记考

    一卷。清吕调阳撰。调阳有《汉地理志详释》,已著录。书首有自序,大抵言《考工记》为东周后齐人所作,其说与孙诒让《周礼正义》合,大致不诬。王宗涑有《考工记考辨》,专考车制;是书则赅贯《考工记》全文,但不能

  • 诗纪匡谬

    一卷。清冯舒(1593-?)撰。冯舒又号癸已老人。常熟(今江苏省常熟)人。生卒年不详。冯复京子,字己苍,号默庵,冯舒肆力经史百家,尤邃于诗。遇事敢为,小人嫉之如仇。顺治初构衅于邑令瞿四达,指所著《怀旧

  • 灌记初稿

    四卷,清彭洵纂修。彭洵,漓江人。彭洵得乾隆间孙天宁所创修之灌县志乘阅之,谓其考核未精,义例杂乱,因纂兹编。《灌记初稿》光绪十三年(1887)纂,二十年(1894)彭氏种书堂刻本,共四卷,其名曰《灌记初

  • 古本大学分科详释

    九卷。廖袭华撰。袭华字葆珉,贵州印江(今贵州印江)人。书分九卷。一卷解释字义,二卷解释章法,三卷解释读法,四卷解释炼句,五卷解释炼字,六卷解释炼笔,七卷解释炼意,八卷解释炼局,此关于作文者。九卷解释诚

  • 伤寒悬解

    十五卷。清黄元御(详见《周易悬象》)撰。黄氏在学术上推崇岐伯、黄帝、秦越人和张仲景,称他们为“四圣”,主张“理必《内经》,法必仲景,药必《本经》”。对《伤寒论》颇有研究,受方有执、喻昌影响,认为王叔和

  • 工程致富论

    十三卷。英国玛体生(生卒年不详)撰,英同傅兰雅(详见《数学理》)、华亭钟天纬同译。撰者始末未详。《工程致富论》是一部专论城市公共工程建筑法令和技术方法的专著,共十三卷。卷一至卷三论英国及其他一些国家施

  • 日本访书志补

    一卷。清杨守敬撰,近人王重民辑。杨守敬,详见《日本访书志》。杨氏出访日本期间,广收秘籍古本,编纂了《日本访书志》,但由于年老体弱,一些善本尚未整理、收录其中。王重民等人参考大量杨氏遗书、题跋,用数年时